何俊宏(Arthur Ho) 設計總監
創研空間 Create+Think Design Studio
何俊宏畢業于紐約著名的普瑞特設計學院(Pratt Institute)室內設計系, 并取得碩士學位。于丹麥DIS進行建筑及設計課程研究后,先后在紐約Naomi Leff andAssociates. Inc. 以及Gene Kaufman Architect P.C.等頂尖室內設計公司任職,與各國設計師合作。2005年,以現代藝術與視覺美學為出發點,融匯室內設計涵養與國際視野,何俊宏創立了創研空間。
創研的作品獲得了國內外多項設計大獎的肯定:臺灣室內設計大獎TID Award金獎;亞太區室內設計APIDA;歐洲指標性大獎A Design Award金銀銅優四項大滿貫;美國Ida Award;美國建筑獎Architizer A+……并以臺灣設計師首獲之姿奪下德國紅點設計獎金獎Best of the Best。
臺北市仁愛路的靜巷,在前后各四米與六米的巷道之中,有一座格外醒目的地標式建筑。建筑的外型是猶如蜂巢一般的透天設計,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遮陽,并且有環保節能的效果,它就是蜂巢的屋子。該項目的建筑與室內都由臺灣創研空間的何俊宏設計完成,并獲得了2016年意大利 A'Design Award 金獎。
設計師從自然界擷取美的靈感,仿效工蜂以半透蜂臘所構筑的六邊形蜂巢外型,將一層25cm深的蜂巢狀透空金屬結構,組立在室內與室外之間。從外觀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建筑表情,蜂巢造型之外還有四個向南突出的露臺,承載著整座建筑的呼吸。于是,景深出現了,空間層次也被創造了,從室內望出去可以欣賞到許許多多的框景與美麗的光影。
房子有兩個出入口,業主可以開著心愛的跑車從南向的入口回家,也可以信步從北邊的小院閑晃進來。
▽南向車行入口
▽北向步行入口
踏在鋼構結合燒面石材的空橋上,穿過地下層與地面層之間的透空設計,可以看到下方三米處,從流水潺潺的池中生長出來的綠意:一顆樹。這處景致既是空間的視覺焦點,也是生活的重心。
B1 休憩區
有天光自空橋邊灑下,有綠意自池中向上生長,黑色燒面花崗石從戶外伸展至室內,落地折疊門敞開,有瀑布流水聲,有涼風,還有花香。爵士樂聲、葡萄酒香,從室內漫出,這是休憩的最佳情境。
1F 停車間
推開蜂巢形狀的門把,走進玻璃盒般的透明玄關,抬頭看到的是變形蜂巢的天花,環繞的是清水混泥土形成的空間。透過玻璃帷幕,看到愛駒靜靜停泊,泊在這一方天光灑下的透亮空間中。
2/3F 起居+餐廚空間
約六米立方的空間,插入一片樓板,分開樓下的起居空間和樓上的開放的大廚房。
留白的挑空,有金屬制的展示柜和木制書柜貫穿,L型無框玻璃欄桿,讓樓上樓下絕無阻礙,這是家人一起閱讀、下廚、用餐、生活的幸福容器。
4F 臥室
休息空間被置于較高的樓層,保證了睡眠環境的安靜。房間環繞著大面積的落地窗,讓自然光從多個角度穿透進來,使空間通透明亮。同時,落地窗上設置有百葉式的遮光窗簾,在不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封閉外界光源,安心休息。
5F 浴室+衣帽間
寬敞的洗漱空間臨窗而立,和煦的自然光線透窗而入。舒適的下沉式浴缸,讓人擁有舒適愜意的享受。將這兩處功用區分開設計,形成干濕分離的兩個空間。穿過這兩個空間的空隙,就走進了木質的步入式衣帽間,簡潔的風格有純天然的溫馨觸感。
6F 露臺
“打開”是空間設計的重點,空間與心情都必須能往外延伸,與周圍環境結合。因此每一層空間,都規劃著一方大露臺。回家,不再只是使用一個空間的機能,而是能讓心靈得到自然與綠意的撫慰。
項目立面、平面圖
▽建筑立面圖
▽B1平面圖
▽1F平面圖
▽2F平面圖
▽3F平面圖
▽4F平面圖
▽5F平面圖
▽6F平面圖
手繪圖
蜂巢的房子
2016年意大利 A'Design Award 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