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trum 譜空間工作室
建筑師,室內設計師。重慶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學士,倫敦大學巴特萊特學院建筑學碩士學位,師從英國著名建筑師,建筑教育家彼得庫克爵士。于2004年在倫敦福斯特事務所開始他的實踐之后,曾在英國和澳洲的世界著名事務所擔任重要工作。歷任英國倫敦福斯特事務所 Foster+Partners 設計師,KPF 事務所設計師,項目經理, RTKL事務所主管。廣泛參與從私宅到酒店,從機場到城市設計的各種不同尺度、不同性質的項目。之后加盟英國拉塞事務所,作為亞洲區總監繼續建筑實踐。近年來,他與一批志趣相投的伙伴一起成立SpActrum,譜空間工作室,他們提出了在設計,藝術領域進行批判性實踐的主張,并賦予行動,作品發表在Domus D Plus, UED,室內設計師,www. worldarchitecturenews.com 等多個最富影響力的國內國際媒體上,并獲得意大利A Design Award獎。除實踐之外,他也曾為建筑展覽擔任策展人,并在多個權威媒體平臺多有出版、著述,并應邀在倫敦 AA School,東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建筑學府多有講座。
T臺上模特從坡道的起點走向盡頭;商店里的顧客從試衣間走向收銀臺;服務員端著咖啡走上休閑平臺。SPACTRUM譜空間工作室主持設計的太原MASSTONE集合品牌店由無數個獨立的運動交織起來組成。
項目的設計思路來源于時裝表演秀場與自然山石形式的直接碰撞。當秀場周邊看臺錯落、起伏,連綴成山石般的層疊路徑時,設計的基本想法生成了。這是一個內在的園林,秉承現代主義傳統,摒除裝飾。使用坡道、平臺、階梯這些基本建筑語言,為多種事件的發生提供可能的場所。路徑是有目的的人群行進的痕跡,被空間中的基本建筑語言所觸發,人們進入,開始尋找路徑的可能性,與之嬉戲。漫游是無數原定路徑受偶發的嬉戲擾動形成的無目的的沉醉于空間的狀態。
設計的原初思想經過最大化的提純,簡化為面向入口的巨大而緩慢的坡道;下部為儲藏間的中間平臺和試衣間上空的高層平臺。兩個平臺之間以貫穿的加寬梯步連接。從坡道到高層平臺形成一個連貫的路徑,同時布置三處短促的樓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路徑。這些平臺以鋼柱、鋼吊臂與商場主結構連接,自身凝練為結構、飾面兩個基本片層貼合而成的平板。借助上部純玻璃圍欄上的6mm陽極氧化鋁板制成的纖薄扶手,營造漂浮在空中的效果。
高架的平臺因為漫游而成為路徑交織的多義性空間,進而容納具有含混性的社交活動,咖啡、講座、花道……空間在這里成為多樣化生活的容器。時裝的展售主要在一層平面進行。巨大的鋼鐵制成的曲線衣架漂浮在空中,內置的發光裝置使這些鋼鐵浮云在夜晚像流動的熔巖一般。它超越了衣架的簡單功能,連貫起中央高臺周邊的整個空間,并以衣架的連續與間隔,沿它的路徑組織起一個又一個穿插、圍合的空間。路徑穿插之下,在場地的后半部,在路徑的圓心位置布置了5個GRP制成的曲面花盆,容納兩種不同的竹子。在室內創造出城市尺度的經驗,并與一層玻璃間隔的戶外的未來酒吧街形成透明化的連接。
時裝店的東側是巨大的落地玻璃窗,面向未來的酒吧街。店的西側,坡道切分了面向商場內部空間的漫長立面,用特制的36mm三層熱壓合玻璃代替常規的玻璃扶壁,提供坡道的視覺連貫性。坡道下部微微偏向店內,具有指向引導性。由于風水師的介入,西側北端的位置被指定為重要的次入口。北端店內倚靠著水泥側墻的鋼制斜面與坡道下的三角形墻面布滿垂直綠化,自動灌溉的綠色墻體共同構成進入這個次入口的綠色山谷。斜面被橢圓形貫穿切割,切口內白色平臺漂浮在收銀臺的上空。與曲面的平臺共同構成明月浮照,長虹臥波的意象。
室內的加建經過幾位工程師的反復計算,通過鋼與碳纖維對原有結構進行加強得以實現。次入口一側的斜面墻復雜的角度依靠空間多次放線調整到位,激光切割的鋼質大梁保證了橢圓形平臺的精度。衣架在燈光設計師的建議下成為發光體的容器,呈現了一條貫穿場地的光龍,截面復雜性也因此大增。與燈光設計師緊密合作多次調整燈光安裝位置和截面做法,經過試制樣件的現場驗證,確認下來。衣架的平面形狀結合行為流線和工程簡潔性的需要多次修改,最終確定。設計圖紙成為激光切割的直接步驟,將復雜的曲面分解為便于加工的長度的若干種弧度的段落,并且根據剖面尺寸將每段曲線分解為數片同心圓弧。這些復雜的零件通過焊接連接一體。模塊化的裝配孔位置提供了下部靈活布置衣桿和平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