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玉 ZIYU ZHUANG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筑與城市設計碩士,師從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和肯尼思·弗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并同期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肯尼游學獎學金(WilliamF. Kinne Traveling Research Fellowships)。其后在紐約西薩.佩里(César Pelli)事務所任建筑師多年,2010 年底回國與數位知名德國建筑師創立 RSAA 事務所中國公司至今,現為德國科隆 RSAA 事務所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師。
主要作品有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入口及冬園改建(WTC Winter Garden),紐約賓夕法尼亞大街 15 號超級塔(15 Penn Plaza),南京五季金陵飯店,北京鼓樓 7 號院改造,銅陵山居,濟寧文化中心城市設計(和西澤立衛,馬里奧博塔及天津規劃院合作),北京六佰本商業中心改造,天津第四中學新校區,北京三里屯 MISSA 餐廳及酒廊等。
莊子玉是美國建筑師協會(AIA)聯合會員,美國綠建協會(USGBC)認證專家(LEEDAP)以及紐約建筑師聯盟成員(Architecture League of New York)。并曾在香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天津大學,清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作為客座評圖。
莊子玉聯合撰寫《交叉視角》(INTER-VIEWS)《群組:都市實踐的構造》(Constellations:Construction Urban Design Practices)等海外學術出版物。并長期為《WA 世界建筑》《UED 城市與環境設計》等專業雜志撰稿。
編輯:賈楠
設計公司:RSAA/莊子玉工作室
主創建筑師: 莊子玉
建筑顧問: 吳彥祖
撰文:莊子玉
此次項目的業主吳彥祖說:“子玉你看村里這顆最高的殘樹是最美的,咱們以后的房子里應該能夠看到它”。于是我們將殘墻一分為二;中段化為庭院,夜觀星河,四水歸堂;檐口化為兩分異質脊線,與山巒并行;而那顆高聳的殘樹和古老的村落,則被引入我們的銅陵山居。-莊子玉《山居實錄》
傳統性與當代性在現今中國的建筑實踐中永遠都處于一種交織中的并行狀態。就像銅陵山居這個項目,起始于一幢徽州與沿江風格融合的普通民居,地處皖南一個僻靜山村。原有建筑處于全村最高的山頂,占地較小,且現狀及為殘破,已逾十年未有人居住,故其四周皆為雜草和灌木覆蓋;其東西向三跨,南北向一跨,原有屋面和墻體損毀嚴重。
從平面布局上設計師考慮西向增加一跨直抵一側巖石山體,南北向部分增加一跨以形成較寬闊的起居室空間;并在平面上部分引入曲線,一個異化的虛體從原有投影輪廓中抽離出來;由于原有層高的限制和原有屋面完全破損不能再用,我們選擇將原有建筑加高至兩層,并結合平面上抽離出的雙生虛形在空間上放樣拉伸,并將前面的部分脊線壓低,形成前后錯落的空間連續曲面。傳統的折面屋面和旁邊抽離出來的流線型融合成一體,暗合了中國文化道生一一生二的宇宙觀;整個屋面以青瓦覆蓋,在鳥瞰角度形成獨特的形態,與現有的古村落,既融合又出挑,并將室內空間的特征從外部進行首次表述。
概念圖
立面概念草圖
如此形成的東西向的四跨空間,從東起,一跨形成地塊南向作為起居室的前廳空間,一跨與橫向展開的部分殘墻形成的庭院空間及其二層的玻璃觀景平臺,一跨與西側的原建筑墻體形成的臥室空間,增加一跨向西將山體和營造的部分景觀空間納入其半開放的檐下虛空間;由此在南立面上構成一幅傳統語境下的當代拼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