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主持建筑師
簡介:
韓文強,中央美院建筑學院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并于2010年創立建筑營設計工作室(ARCH STUDIO),同步展開教學研究與工程實踐。主要研究基于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當代建筑與室內環境,致力于讓空間成為人與人、人與環境交流的媒介,創造宜居生活。主要作品包括曲廊院、有機農場、榮寶齋咖啡書屋等。2015年獲評美國《建筑實錄》全球十佳“設計先鋒”,AD100中國最具影響力建筑、設計精英。多個作品被國內外雜志和媒體廣為報道。正在進行的項目及工作計劃
工作室目前的改造項目比較多,涉及到老舊房屋如何與新時代人的需求相結合這個問題。比如以前我們做過的胡同茶舍,將它由私人會所轉換成大眾使用的商業空間,就是綜合考慮老房子的使用價值與歷史價值。我們會延續這種思路去做新的事情,從這類角度去介入改造。目前正在做的是將一個胡同房子改造成中國傳統茶藝展示空間,希望結合這個舊房子背后的故事,用很當代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能理解它的歷史存在。有兩個在大柵欄大雜院的的商業空間改造,我們初步嘗試了眾籌的手段吸收社會資源去推動建造過程,以主理人的身份去考慮未來空間的運營模式,讓項目與新的運營方式去結合。另外還有一個在商場的兒童教育空間,里面會含有音樂、舞蹈、花藝、廚藝課程,我認為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新需求,對孩子的教育能夠有新的技能培訓,讓小孩有更全面的培養,所以這樣的教育機構就需要有一些游戲性空間讓孩子愿意去里面玩,而不是那種非常冰冷的方盒子,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新嘗試。
工作室項目大部分是私人委托,建筑、室內、景觀項目都會涉及一些。保持一種高完成度的結果是我們比較注重的,不太希望拘泥室內設計師還是建筑師,只要在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只要有一個合適的條件就可以去做,而且這個時代可能更需要這樣的設計。
韓文強設計賞析-榮寶齋咖啡書屋
從過往的作品中鮮明特點的靈感源泉
做設計有幾個狀態,第一層面就是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是比較務實的一種狀態。每一個設計都有自己的限制,需要理性判斷,比如工期上、造價上、空間條件上、功能要求上等等。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些限制,在充滿變動的條件中去協調各種關系,這樣才能保證它落地是比較穩定的狀態,將不可控的變量減少到最低。所以我覺得做設計就是一種平衡,就是你能把所有的問題平衡到一個最為有效的設計語言,能夠創造最大化的價值,這是設計師最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二個層面可能就是自我預設,除了在解決問題之外,另外一個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要有設計師的個人理解。對我而言就是如何讓一個建筑一個環境更友善、更親切、更有歸屬感,包括建筑與自然的關系,新與舊的關系等,這些是能讓人與空間產生親密關系的因素。一個好的空間的狀態應該是低調的能夠融入到人的生活里面,潛移默化的改變人的生活,而最終,人才是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遵循的設計本質
我覺得設計的本質是一種協調關系的過程,包括甲方的需求、設計師的訴求、材料的選擇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是綜合性的平衡,最終得到一個特定性格的設計概念,并且保持這個概念能夠很好的深化實施到每個細節。對于中國目前大部分空間,我覺得完成度往往比設計概念更重要。
設計感悟
現在是個多樣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需求。所以千萬不要認為你的設計能符合所有人的要求,你只能符合一部分人的要求而已,你也不要認為就你設計的最合理,其實換一個條件或者換一個人那就是不合理。至于設計的美丑問題那就更難判斷了。所以設計師首先要表明你的訴求,然后就會有別人去找你,因為他們也認為這符合他們的訴求。當甲方與設計師能夠真正的共融,本質上就是共贏,共同合作。保持項目往前運轉的前提就是設計師的對這些事情的判斷力,什么樣的人能夠合作這是項目運轉最重要的,否則也會耽誤很多功夫。
韓文強設計賞析-有機農場
自我定位
我喜歡多元素的生活狀態,認為人就應該是有多種狀態切換,不管是在學校教學看學生所做的一些東西,還是自己實踐做的一些東西都可以相互補充一些。我覺得一個狀態太久也會有一些問題,目前的這種的狀態就是去平衡各個角色,人本來就是復雜的,每個人都有一堆角色。多種角色挺有趣的,我不會把自己定位成一位教師、室內設計師等等,就是一個做跟空間設計有關的職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