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設計:陳暄
設計團隊:十上建筑
空間攝影:陳銘
《秘密大改造》第二季第八集 完整視頻
從跳水隊成員變成高位截癱患者,33歲的董明,擁有曲折的人生經歷。可是當你看到董明時,卻會被她的快樂和真誠感染。然而,這樣一位樂觀開朗,坐著輪椅奔波在全國各地進行公益活動的姑娘,卻在自己的家中“寸步難行”。房屋動線不合理,房間潮濕發霉,讓身體調節能力弱的董明頻發過敏反應,全家只得借宿別處。為了讓董明能夠回到自己的家,《秘密大改造》邀請到主持過多個大型公共場館的建筑設計、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獎項的建筑師陳暄,一起來幫董明實現這個愿望。
董明家是一套90年代的老房子,空間內的墻體均為承重墻,整體的格局留給設計師發揮空間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們根據原有空間條件的特性,取長補短。
▲改造前
這套房子的中心空間是原來一進門的客廳,行走動線最為理想。我們將這里選為董明的房間,以方便董明的日常活動。房子位于一樓,為了保護臥室的私密性,我們將原戶型的陽臺設計成一個兼具休息區和玄關功能的空間,作為室內外的過度空間。并將所有的門窗采用內置百葉的設計,確保采光的同時,也兼顧保護空間的私密性。
▲改造后 入口處
之前我們通過一些資料,了解到董明在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運動、穿衣、吃飯、辦公……),對床的尺寸有特殊的要求。于是我們選擇了一個2m*2m的大床來滿足董明的日常需求。同時,我們也了解到董明的睡眠質量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在床上用品上我們也有特殊的考量,并在床邊安裝睡眠監測設備,方便董明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自己的睡眠情況。房間里,我們沒有安裝主燈,避免了強烈光源對董明眼睛的傷害。并把釋放出的天花板空間設計為投影墻,讓董明平躺在床上就可以獲得視頻資訊。
▲改造后 董明房間
董明房間的空間色調上,大量運用綠色和粉色,這是董明非常喜歡的兩種顏色,并將這兩種顏色融合進空間的墻板、窗簾、床品、裝飾、照片墻等。在照片墻的內容選擇上,我們知道董明的爸爸很愛給董明拍照片,在她現在的家里董明的照片隨處可見。那么在這個空間的所有的掛畫,我們作了一些藝術化的處理,讓原有的照片更多一份趣味。再往空間的內部走是董明的衣柜,我們希望可以輔助董明在日常自己挑選衣服,自己動手多做一些事情,所以在柜體1.2m之下我們設計很多抽屜,并將抽屜的把手設計成舒適防滑的皮革材質,方便董明拿取物品。
▲改造后 董明房間
董明房間的隔壁就是父母的房間。一開始來到這個空間時,感覺很悶,空氣流通性也很差。于是我們打掉了窗臺,增大室內外空氣的流通面積。同時,我們一直在考慮,要實現日后董明可以和父母換房間居住,正好去掉窗臺后,這里也變成了入戶門,室內外的進出更加方便。
▲改造后 父母房
父母房在室內的入口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一是讓父母照顧董明時能更方便,二是減少客餐廳的動線,讓空間更完整。把客餐廳的原入戶的門洞封堵住,也是希望這個空間不會被過多的動線所切割。
▲改造后 父母房
客餐廳這個空間面積很有限,但又是整個空間的一個功能核心區,吃飯、會客、化妝、洗衣、辦公等等,都要井然有序地安排在這個小空間里。在餐桌上我們設計了一個可抽插的桌板,平時一家三口就夠用了,來人的時候可以把它拉出來,讓更多人同時使用。
▲改造后 客餐廳
廚房空間受戶型的限制面積相對局促,我們將廚房的大部分功能外置,只將洗滌和炒菜安置這個空間。其它的功能,可以在客餐廳空間和董明一起完成,形成了一個中西分廚的概念。之前對接董媽媽時,我們了解到武漢夏天比較熱,在廚房炒菜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所以廚房空間里我們設計了涼霸等系統,即降低了廚房的溫感,也可以更快帶走油煙。針對董媽媽的身高,廚房操作臺和盥洗臺設計了不同的高度,讓董明媽媽做菜能更加便捷。
▲改造后 廚房
▲改造后 衛生間
防潮也是我們這次設計的核心點。我們從節目組那邊了解到,董明當初離開這個房子,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個空間太潮濕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解決。首先是防潮材料,將整屋的地面全部進行防潮處理,最大化的阻斷外界濕氣;其次,全屋鋪設地暖系統,進一步降低空間濕度;最后加強全屋的通風,我們在客餐廳的窗下埋了一臺新風機,在玄關處也預留了一個新風設備,形成空氣對流,讓空間整體空氣更佳流通。
充滿生機的色彩搭配,
無處不在的貼心設計,
陳暄用自己的匠心,
深深溫暖了這個歷經重創的家庭。
“一個家,核心是你自己,
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著自己的需求去設想的。”
愿這位堅強樂觀、
點亮了他人人生道路的姑娘,
在設計師陳暄為她精心打造的溫暖空間里,
擁有更加快樂多彩的人生。
《秘密大改造》第二季
CCTV-2 每周六 19:30
與您溫情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