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樹
CUN寸DESIGN 品牌 創始人
中國80后設計代表人物
中國設計星執行導師
中裝協陳設藝術專家委員會 專家委員
中國ADCC副秘書長
臺灣兩岸設計封面人物
作為一位80年代出生的設計師,崔樹身上充滿了這個時代的符號,集叛逆,個性,細致,嚴謹于一身與當下最時尚的元素緊密相連。“不做經驗設計的奴隸,不是審美趨勢的附庸者,在尋找自己的路上不止步!”是他的信條,他代表著亞洲年輕設計師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聲。
獎項+榮譽
2018 年獲得Architecture Press Release(APR)國際可持續建筑商業室內類別一等獎
2017 尚流TATLER Generation T100 中國新銳先鋒人物
2017 年同時獲得紅點與 IF 雙項德國設計大獎
2017 年獲得全球 Architizer A+ 設計獎
2017年Architizer A+Awards辦公室-大眾評審獎
2017 年獲得意大利 A‘ Design 獎
2017 年獲得臺灣 TID 辦公空間設計金獎
2017年獲得 IDA 全球兩項設計大獎
2017年獲得美國室內設計Best of year獎項
2017年倫敦市設計金獎獲得者
2017年獲得APIDA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
2017年獲得美國建筑設計獎
2017年受邀中國澳門大學進行“時代/成長/未來”設計主題分享
2016 年受邀請米蘭設計周于意大利進行 “Young/Design/Chinese”主題分享
2016 年受邀英國倫敦 Inchbald 設計學院進行 “從中國審美到世界設計”主題演講
2016 年作為最年輕的設計分享嘉賓于北大 百年講堂進行《格調》主題分享
2016 年獲得中國金堂獎最佳辦公空間設計獎
2016 年成為最年輕獲得 Andrew Martin 大獎的亞洲新面孔
2016 年獲得美國 IIDA 全球卓越設計大獎
2016 年成為 40 UNDER 40 中國設計杰出青年
2016 年入選新浪中國室內設計新勢力全國榜單
2016 入選英國Andrew Martin 年鑒
2016 INTERIOR DESIGN 封面人物
2015 年成為中國金堂獎年度新銳人物
2015 中國設計星全國總冠軍
編輯:賈楠
設計公司:CUN寸DESIGN
主案設計:崔樹、王繼周
MQ智能公司研發中心由CUN寸DESIGN設計完成,設計師受到2016年寶馬發布的一輛概念電動MOTO的啟發,在工業設計中找到靈感,將空間的訴求進行重新結構組配,同時運用機械設計的材質感及色彩搭配營造出酷酷的現代感,而那條貫穿了所有空間的橙光更成為了整個空間的靈魂。
通過設計來
和未來科技企業有一個全新的對話和溝通
2016年開始CUN寸DESIGN試圖用不同的設計思考來重新梳理當下各個領域的企業辦公空間,由這個契機出發,我們很幸運在兩年的時間內設計籌建了游戲領域、新媒體領域、傳媒傳播文化、互聯網、電影視覺科技、地產辦公示范區、高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領域企業辦公空間。
與此同時通過對成績的梳理,我們也提出了“企業運營空間”這一名詞,并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和探尋。
當AI及智能機械的進步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希望我們能通過設計來和這樣的企業有一個全新的對話和溝通。
恰巧,2018年初我們接觸到了一家研發智能機械臂的公司,于是我們開始了一個新的挑戰。
“自我否定了將近20稿內部方案”
首先我去到了這家公司的研發中心現場,位于朝陽門SOHO的一處400平米的辦公環境。空間是由3個獨立的單元合并而成,眾所周知,由建筑師扎哈主筆的建筑外形炫酷且形式感十足,同時也是朝陽門一帶的地標,但是對于室內設計來說由于追求建筑造型而帶來的相對異形的室內空間,就成為我們做設計首要面臨的問題。
第一:整個平面處于一個弧形區域基本上沒有辦法尋找一面相對平直的墻面,也很難切分比較完整的方形空間。
第二:整個平面位于一個扇形的區域內,所以安排相應平直有限的動線來分離空間就顯得更加的不容易,但是這又是我們在處理任務時不能回避的問題。
第三:地處成熟的寫字樓內,大廈的頂面空調設備,以及現有的建筑大梁,讓空間內的天花層高及其復雜,最低的地方只有2100mm。所以怎么在小空間處理頂部的雜亂到有序,是我們面臨的第三個問題。
綜合以上難點,我們帶著創始人期待的眼神,開始燒腦了。
很不幸的是,這一次我在推倒自己重來的路上,久久不能找到一個好的方法。于是有一段時間我們自我否定了將近20稿內部方案,總覺得還是有點復雜了。
一條光,穿過空間和所有問題
于是我打算用打動我的設計去打動別人
在我寸步難行的時候另外一個工業設計打開了我的思考。我是一名騎手,最關心的就是MOTO車,在2016年寶馬發布了一輛概念電動MOTO我非常喜歡。
這輛車有三個特點:
1.沒有傳統機器,所以改變了整車架構的重組形式;
2.選用當下最流行的材質,重新定義產品氣質;
3.結合科技和互聯,讓機車的使用性質發生了新的變化。
我也超愛那條穿過整部車的橘色光,即打破了機車的傳統結構,又重構了機車的結構。一條光,穿過空間和所有問題。 于是我打算用打動我的設計去打動別人 。
按照它自己喜歡的路徑去穿透和路過了整個空間
1.首先我們學習寶馬的設計思路,讓空間的訴求進行重新的結構組配,夸大不太好用的弧形空間,使用它本來就有的特點來營造會議和討論區。 用相對平直的空間來切分一些必須的辦公室。
利用中間無邊界區域的核心制作一個方形的開場辦公區,保證辦公家具的合理模數化排布和最好的辦公面積。同時由于這個方形空間的出現,讓四周重構了我們需要的環形通道,并且環形通道又單獨行成4個不同的使用功能。這個方形辦公區成為整個辦公的核心區域,反而是由此開始像四周擴散完成了整個布置。
2.剪裁掉的一些狹小空間,故意被我們安排成了前廳和走廊。重點是我們又重新梳理了進入邏輯,讓每個人的進入過程都是從一個相對密閉而狹小的空間慢慢進去的,也讓空間自帶驚喜和獲得感。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平面,讓最好的采光完全落在了所有辦公人員的位置。
3.同時我們也感謝了靈感來源-那輛車。整個空間運用了機械設計的材質感,有灰色的金屬感,半透明的玻璃感覺,灰色帶來了不銹鋼及塑料的現代感。
4.最后我用我最愛的那道橘色的光,做了一條完成導引和解決照明的光,這條光不拘謹也不做作,它沒有故意去核算對稱和位置,而是很隨意的從入口處就進入,然后按照它自己喜歡的路徑去穿透和路過了整個空間。我覺的它更像是這個空間里的一種精神 。
很高興能在另一個優秀的跨界設計作品中找到靈感,變成我們的思考方式。我想這也是一種緣分和一個新的工作方法。
用一條光貫穿空間,完成所有,同時也感動了創始人,MQ的張總也很喜歡這條橘色的光,于是在最新的產品中,她們也加入了這條橘色的設計。
這是最好的感謝,也是最好的傳遞。
項目名稱: MQ智能公司研發中心
項目區位:北京朝陽門SOHO
項目面積:420㎡
設計公司:CUN寸DESIGN
主案設計:崔樹、王繼周
設計團隊:馬川、孔偉青、趙亞
項目攝影:王廳
項目類型:辦公空間
主要材料:LED線性燈、鍍膜玻璃、氧化鋁板、乳膠漆
崔樹
CUN寸DESIGN 品牌 創始人
中國80后設計代表人物
中國設計星執行導師
中裝協陳設藝術專家委員會 專家委員
中國ADCC副秘書長
臺灣兩岸設計封面人物
作為一位80年代出生的設計師,崔樹身上充滿了這個時代的符號,集叛逆,個性,細致,嚴謹于一身與當下最時尚的元素緊密相連。“不做經驗設計的奴隸,不是審美趨勢的附庸者,在尋找自己的路上不止步!”是他的信條,他代表著亞洲年輕設計師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聲。
王繼周
CUN寸DESIGN合伙人
八零后新銳設計師
高級建筑師
北京杰出青年設計師
設計格言:簡單并不是單調,大方不代表缺乏細膩,勇于讓與眾不同、鮮艷、造型特殊、前衛成為空間內的最佳主角。平淡、直板、普通、守舊皆是襯托劇情的序幕,熱愛設計并將自己的未來貫徹下去。
熱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