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崴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
何崴博士,著名建筑師,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 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碩士(Dipl.-Ing. Architektur, University Stuttgart),中央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博士,中國建筑學會鄉村建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地區建筑專委會委員,北京照明學會環境藝術照明委員會副主任,德國Professional Lighting Design雜志中文版《照明設計》雜志執行主編,《住區》(Community)雜志編委,2013 International CPL Award(馬賽)國際評委,2016金點概念設計獎學術顧問。
主要獲獎:
2014年,《世界建筑》雜志,“2014WA中國建筑獎-社會公平獎”,優勝獎(一等獎)
2015年,住建部,“優秀田園建筑獎”,一等獎,省部級獎項
2015年,金點設計獎空間類年度最佳設計獎(Best of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2015年, A&D Trophy Awards 2015,佳作獎(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
2015年,Design for Asia 2015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銅獎
2015年,金堂獎,酒店空間設計優秀作品
2016年,美國Hospitality Design Award經濟型旅社/民宿類大獎
2016年,意大利A’design Award銀獎
2016年,北美IES Award 佳作獎
編輯:王爽 設計:何崴
本案是一個廠房改造項目。原建筑是一個1970年代的老廠房,期間幾經改造,上一個用途是辦公空間。
與很多大空間的廠房不同,原建筑空間跨度不大,高度也很常規,空間形態更是中規中矩,可謂沒什么特點;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個大約100平米的后院。根據業主的要求,設計師需要將這個建筑重新組織,變為一個具有禪意的會所。
既然是禪茶會所,就要有東方的韻味,有古意。當然,這里的古意當然不是傳統符號的簡單呈現。小中見大,峰回路轉等中國私家園林的場域精粹才是這個設計希望實現的。
設計的核心是空間流線的重組。放棄了原來建筑平鋪直敘的交通組織,以及置于建筑入口的樓梯,設計特意拉長了使用者進入主空間的時間,希望在游走的過程中讓心靜下來,進入禪茶的氛圍中去。一個超長的、曲折的路徑被營造出來:人們從建筑的西側步入,經過一個狹長的半室外的廊道,進入建筑中;然后轉頭向北穿過整個建筑進入后院空間;在這里建筑師加建了一個對折的樓梯空間,它的形制介于長坡道和兩跑樓梯之間;人們拾階而上,途中會透過格柵看到內院和對面的大茶室,然后轉頭進入一個狹長、封閉的空間;最終進入二樓。這里才是這個建筑主要的公共空間,包括雅集空間(琴室)、小茶室、禪堂和大茶室。
空間亮暗開偃的節奏也是這個改造項目的關鍵。圍繞著內院,新營造出來的空間序列在天然光和人工光之間交替;視線的通透、封閉、半通透也在設計中被精心的安排。人們進入這個建筑后,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域中看到庭院和彼此,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中國園林的一種采樣。
新建體塊分析
剖面透視圖
流線分析圖
平面圖
項目名稱:北京定慧圓·禪空間
項目業主:百得利藝術俱樂部
建筑、室內設計公司:何崴工作室、三文建筑
主持建筑師:何崴
建筑、室內設計團隊:陳龍、王琪,趙卓然
照明設計團隊:張昕、韓曉偉、周軒宇
特別顧問:薛曉明、張意誠
施工:北京高輝利豪建設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北京
用地面積:300㎡
建筑面積:450㎡
設計時間:2014-2015
建設時間:20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