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大改造》第四季第八集 完整視頻
劉英松5歲時因為一場大病,出現了嚴重的聽力障礙,從此,他的世界一片寂靜。
小學4年級,劉英松因為聽力原因轉學到蘇州市盲聾學校,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慢慢學會了手語溝通,并開始學習繪畫。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劉英松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基礎,為求自食其力,他開始學習電腦動畫制作。
嚴重的聽力障礙讓學習變得異常艱難,但劉英松始終沒有放棄,他用超乎常人的努力,掌握了電腦動畫制作技術,并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動畫制作師。慢慢的,他接觸到許多像他一樣,因為聽力障礙而就業困難的人,劉英松決定一邊工作一邊教他們制作動畫,幫助他們就業。
為了讓聾人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在蘇州市聾人協會的幫助下,劉英松成立了善愛手語公益服務中心,為聾人群體搭建了一個無障礙交流溝通的平臺,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才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自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劉英松幫扶過的聾人已有1000多名,他也因此獲得"江蘇省自強勞模"、“江蘇好人”等榮譽。
劉英松工作
劉英松的家是75平方米的老房子,劉英松與同樣有聽力障礙的妻子和聽力正常的女兒三人居住在這里。房屋老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全屋沒有針對聾人的助殘設施。
季春華臥底接觸劉英松
聾人的家該怎么設計?這讓設計師季春華頗費心思。
他先以助殘志愿者的身份與榜樣人物劉英松進行接觸,又跑到醫院咨詢耳鼻喉科大夫,深入了解造成聾人群體生活困擾的因素。最終,他決定以''用光看見聲音"為設計主題,打造了更適合聾人的居住環境。
季春華制作禮物
No.1 客廳
改造前,客餐廳以深色系為主色調,影響視覺傳達,容易產生用眼疲勞。
改造后,設計師重新布局客餐廳,將收納柜、冰箱、魚缸整合歸置,同時,以淺色系為空間主色調,能凸顯人的膚色,便于劉英松一家傳遞手語信息。并將普通門鈴聲音提醒改造成警示燈提醒方式,警示燈安裝在客廳和臥室,每當客人按門鈴的時候,屋里便紅燈閃爍,便于劉英松和妻子看到。
No.2 書房
改造前,書房功能混雜,劉英松日常工作與健身都不方便。
改造后,設計師拆除原有的榻榻米,將書桌與多功能儲物柜有機結合,柜體采用推拉門,節約空間,方便將折疊跑步機臨窗放置,為劉英松打造了一個更寬敞舒適的休閑辦公環境。
No.3 主臥室
改造前,女兒住在主臥。設計調查時她希望將這個有陽臺的大房間留給父母。
改造后,設計師滿足了女兒的要求,全新主臥布局更加合理。同時,拆除原臥室與陽臺之間的窗戶,改為玻璃推拉門,有效擴大了采光面積。此外,設計師在臥室、客餐廳、衛生間設置起夜燈,并實現聯動,使劉英松一家的生活更加便利。
No.4 次臥室
改造前,次臥收納空間不足,物品都擺放在明面上。
改造后,次臥成為女兒的房間。設計師在次臥采用榻榻米設計,增加儲物空間,同時,設置書桌一體柜,滿足劉英松女兒的日常需求。此外,設計師特意在臥室門上增設了雙向開合寵物門,方便寵物進出。
No.5 衛生間
改造前,衛生間空間小,缺少儲物功能,頂噴花灑高度過低。
改造后,設計師重新布局衛生間,實現干濕分離,并利用鏡柜增加儲物空間,同時根據劉英松的身高,調整了頂噴花灑的高度,便于高大的劉英松使用。
No.6 廚房
改造前,廚房布局不合理,操作不便。
改造后,設計師調整水槽和燃氣灶的位置,增加了儲物空間。同時,智能熱水器的設置,讓劉英松一家不必等待就能在洗漱時使用熱水,凈水機、管線機等設施設備,也讓廚房在使用變得更加方便,使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聾人的日常溝通交流主要依靠視覺傳達,容易產生用眼疲勞,為此設計師重新布局全屋燈光,采用色溫在2700k到3000k的暖白色LED燈光,使全屋照明都維持在用眼最舒適的狀態。季春華在設計中“以光看見聲音"為主題,為劉英松一家打造了一個適合聾人居住的新家。
劉英松一家幸福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