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形態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核心團隊由知名設計師彭征先生以及80多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組成,設計業務涵蓋酒店、商業、地產、辦公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建筑室內到軟裝陳設的一站式服務。
城市中,從流行與經典的纏斗,到物質與精神的分野,我們時而歡呼雀躍是人類的創想與進步推動了生活,時而又被那些文明發展中所積淀的概念而束縛了手腳——都市焦慮、身份認同、同儕壓力無不反映了這一現實困局。在概念豐富、規章純熟、高度市場化的體系中,于大多數個體來說,毫不施力就會被牽引起飛,但對于每一個鮮活的生命而言,所有可能刷新感知分辨率、擴容生活及生命維度的時刻,都需要一種更加主動的捕捉與創造——如此有了關于飛翔的一系列姿態,它源于我們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對建筑和空間的觀察。
正如南通這座城市,東抵黃海,南瀕長江,作為中南置地的商業腹地,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于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現代工業、交通、教育濫觴于此。一系列區位優勢讓這座城市擁有了它的邏輯鏈、爆發力與先鋒性。
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伴隨著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營銷模式,為復合式商業展示空間的打造提出了更復雜的要求。在未來生活與全面智能化的推動下,如何讓設計為商業空間賦能?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踐行者,中南置地同樣面臨著更新迭代的命題與機遇。
時間與空間
在亞里士多德提出“時間是關于先后的可計算的運動量度”概念之前,時間,被看作是一種不斷循環的節奏。超越時間,一直是人類之夢,也是諸多童話、傳說和神話的母題。人類借助意識的共通和比喻的共鳴創造了各種解讀時間的語匯,它們突破有限的桎梏,橫亙于難以度量的空間之中。 飛翔在時間中,意味著始終前行,時空之外,是植根于夢想、執著和獨特詩意中的充滿野性的訴求。
此次為中南置地打造的旗艦展廳融合展示、銷售、活動、辦公等功能于一身,以天空的“無界限”作為一種視角與愿景,在快速變遷的商業世界中尋找到發展與理想的結合點,為未來城市賦予新生力量。我們希望通過化飛翔為抽象的瀏覽姿態,構建出一個自由交錯、虛實交融、明暗交織,人與人便捷交互的空間。當一個空間擺脫和時間的糾纏,移動的視角也通過空間中人的活動而發酵,而天空,是我們為想象共同體挖掘出的寄托。正如設計中的環形廊道,如時間般循環流動,糅合了無窮盡的證明手段;高低錯落的功能體塊則是另一種古老而詩意的立體敘事形式,圍繞已知的場地條件,營造出品牌空間獨特的表現力和即刻的時空氛圍感。
與中南置地“美好就現在”的品牌價值觀相吻合——如老者所言:“若非現在,更待何時?”
文明與更新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中,我們總試圖改變世界的一切,唯一無法撼動的是對自然的敬畏。自然與新生為生活帶來靈感之源,最理想的人類家園都是從細微之處肇始,以文明與自然的相對關系作為延展,構建飽含溫度的現世伊甸園。
文明的發展意味著更新,而人們對“新”的反應各自不同——有人為新生事物興奮不已,有人流連于自然全情投入。這樣說來,文明發展的所謂趨勢并不存在,一切都是多元的。
對于中南置地而言,趨勢更不只是某一個發展方向,而是對受眾群體需求的感知以及對都會生活的煥新。處在急劇變革中的城市發展高度復雜化,一度將文明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割裂,文明變得激進而分離。如今,人們意識到自然與建筑空間構架的情感聯系真切地關系著我們理想中的明日生活圖景。集展示、洽談、辦公、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展廳,也暗自呼應了當下城市生活的多變性,設計圍繞中心軸環形展開,讓城市規劃、人居空間與藝術生活介入、交織,使感官變得豐富;CBD展館中,沉浸式體驗空間的明暗變化,虛擬般的鏡像映照著現實的城市模型,形成一種多維度的交互體驗,我們在此共同見證著城市文明與日常生活融合與共的城市新景觀。
停駐與盤桓
盡管一味追求流行趨勢的時代已然遠去,仍有一些有趣的藝術裝飾在給予人靈感,它們驀地迸發出火光,通過一些超越限制的自由形式來賦予空間新鮮活力。我們在整個空間中放置飛行動力主題的裝置藝術品,作為空間中的一種停駐和靜止,它們具有的象征意義與天空互映。
與“靜止”相比,“變化”顯然是宇宙間永恒、真實的存在。貫穿整個設計過程的是我們對各種變化的“聯結”。無論是社群洽談區還是辦公區域中的討論空間,對人而言,都是一種有趣的停駐;空間流線在環形的大動勢與蜿蜒的小動勢引導下,以盤桓的本質進行一次又一次聯結。
人所處的空間和人的活動之間常常有很多被忽視的斷層,在設計中,我們希望通過流動的空間形態和一些隱秘的過渡去聯結起公共活動與個人行為之間的斷裂,猶如戲劇一樣具有自然的起承轉合。人們常常在表演中制造已知的美學,而戲劇則是以更加豐富的形式敘事,其中包含演員(使用者)、故事(功能情境)、舞臺(場地)、觀眾(設計者)——我們認為該空間存在的姿態應當是戲劇的,而不只做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