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設計
L&M隱喻Logic is Magic,團隊致力于在策劃、設計、營銷的全過程進行實踐和研究,突破邊界,超越想象,讓改變發生。
國內的小學設計一直是挑戰范式的游戲,許多有趣的設計甚至來源于“抵抗”和“挑戰”,在決策者的“規訓”要求中為使用者擠出寶貴的“自由”,這是絕大部分項目的常態。
▼場地分析
三十里堡小學卻是一道靈魂拷問。
基地窄長且緊張,“規訓”與“自由”甚至無法調和。
▼“規訓”與“自由”布局對比
我們都設計過很多小學,絕大部分場地或多或少都有騰挪、挑戰的空間,在決策者與使用者之間做出巧妙平衡。狡黠的、俏皮的,但也或多或少是折中的、妥協的,這是成年世界的規則。三十里堡小學更像是一個小學生在向我們提問,直接的、稚嫩的、非黑即白的。
▼概念生成
這是一所沒有高大校門的小學
這是一塊糟糕的小學用地,出入口僅能開放于雙向八車道的交通干道,非常危險。我們將校門退后,操場架空形成灰空間,校外家長接送車流不再干擾城市干道,軸線和對稱讓步于家長接送的歡聲笑語和每個家庭最在意的安全。
這是一所沒有沿街立面的小學
主干道上看不到教學樓,建筑隱藏在操場后方,使北側專業教室直接面向黃金河,城市界面與入口秩序讓步于使用者能夠感知的景觀。
▼教學綜合體面向北側黃金河
▼黃金河對岸視角的三十里堡小學
這是一所沒有威嚴軸線的小學
在有限的空間內保證操場和活動空間,校園入口和參觀流線位于操場下方,權威與規訓讓步于自由奔跑。
▼操場下的灰空間,校內風雨操場與教學中庭底層貫通
這是一所沒有兵營教室的小學
所有的教室南側和北側均具有活動場地,南側面向操場層層退臺,是愛運動的孩子們課件追逐游戲的場所,北側面向中庭全部聯通,使小學霸們討論功課也十分方便。
▼教學樓樓層層退臺,所有教師在南北兩側均有活動場地
▼底層完全打開與風雨操場聯通,形成共享有趣的活力中庭
▼綠意盎然的共享空間
這是一所沒有學習邊界的小學
這是一處天然的學習綜合體,普通教室、專業教室圍繞中庭布置,中庭底層提供豐富的運動場所,中央架空布置圖書館。
▼開放的圖書館位于教學空間的中心
▼教室北側共享空間連續
▼校園剖軸側
▼總平面圖
▼1F平面圖
立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