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L光石認為光是空間的一種材質。不以類型化設計作為服務準則,不以項目的規模作為設計投入成本的衡量標準。光石關注的,是在設計之中對發展和成長提出新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探求燈光設計邊界無限的隱性價值。
天青書院位于杭州半山森林公園腳下,得于城市車馬喧囂中獨辟一隅,進退之間,靜享林泉之樂。
項目以宋代美學為圭臬,建筑主體為白墻灰瓦的合院,中心是可遠眺半山的水院,各個功能列次區域圍繞:焚香、點茶、插畫、掛畫……一幕幕無不是宋代文人生活風雅情志的當代再現;外觀建筑和園林與自然和諧共生,內觀則是生命的愉悅和精神的逍遙自在。
燈光設計從文化角度入手,借助蘇軾詩句“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為概念,希望所有空間的燈光都是不刻意、不造作的,仿佛日落月升一樣,給人以自然而然的感受,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可以慢下腳步,體會天青書院傳達給受眾的宋代生活體驗和其背后的文化底蘊。
具體的照明處理:在前場景觀上,燈光是內斂含蓄的,拾階走過石板路,古松的剪影和室內朦朧的燈光交錯在格柵形制的外墻上,引發期待的同時,為接下來的儀式感營造鋪墊。
主入口位置和建筑內環境,設計主要通過連續的燈光形成溫潤的場域,適度的留白形成了視覺的落差對比,集中視線后,影壁的月洞窗將院內的簾幕深深透露給觀者,引發了更大的探索欲望。
水院內部的燈光設計,認為應該是一個與暗天空對話的空間,內透與精致的門扇刻畫已經可以滿足通行的必要,在汀步上慢下來,沉吟自然的美好,是我們希望營造的情景,克制的不做設計,也是設計的一環。
室內燈光沿襲了簡約平和的宋代美學精神,在接待大廳空間,除了對藝術品和功能位置的重點刻畫外,更多是注重空間感的營造,宣紙板背后柔和的光線,仿佛夕陽斜照再現。
雙坡屋頂兩側暗藏的連續性照明在烘托木作體量感的同時,也發揮了空間間接照明的作用,為接待空間鋪上柔和的底色。
茶書堂燈光則體現出空凈安逸的文人書房情景,一石一花,都被小心地照亮,茶臺的瓷器在重點照明的表現下散發瑩潤的光澤,在窗邊的宣紙垂板后,燈光設計有暗藏的連續照明,仿佛陽光透過天井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