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L光石認為光是空間的一種材質。不以類型化設計作為服務準則,不以項目的規模作為設計投入成本的衡量標準。光石關注的,是在設計之中對發展和成長提出新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探求燈光設計邊界無限的隱性價值。
夜幕降臨后的里巷,褪去白日里的喧囂,散溢出柔和自然的光線,靜靜地撫平快節奏都市人群內心的浮躁。清澈自然的光影下,一對父子怡然小憩,閑話二三,在暫得停留的片刻里感受心靈境界的親近與回歸。
燈下閑坐的父子 攝影:TOPIA圖派視覺
城市精神綠洲的時代呼喚
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方式,但高頻的生活節奏和劇增的精神負重問題也隨之暴露開來。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而言,人們無暇流連于僅具有基礎功能的空間之中,由此,構建城市人文空間環境,激活空間的情緒包容性和深層生命力,成為城市更新的迫切需求和時代呼喚。
在與Kokaistudios合作的北京鳳凰匯?里巷(以下簡稱里巷)這一城市更新項目中,PROL光石嵌入人本理念思考,聚焦人在光影環境下的情緒釋放,以照明方式主動介入公共空間,致力于將里巷打造成兼具功能性和品質感的城市精神綠洲。
里巷更新迭代的照明探索
里巷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周邊緊鄰一片高檔居住社區,一眾商業中心、軌道交通在此匯集,兼具商業、居住和辦公等功能。
項目區位 圖源Kokaistudios
建筑設計經由河流概念,衍生出流線型的鋪裝和中島。Kokaistudios大膽破除空間冗余元素,對建筑景觀進行整體提升,改造后的里巷流線清晰,滿足了周邊居民及游客需求,成為了一條專注于服務社區生活方式的公共性街道。經過與Kokaistudios的充分交流,PROL光石對其理念進行引申,讓燈光語言契合建筑概念,制造最佳的“城市州島”光環境體驗,充分釋放光的隱性價值。
改造前后的里巷鳥瞰 圖源Kokaistudios 攝影:金偉琦
改造后的里巷 圖源Kokaistudios 攝影:金偉琦
改造后的里巷 圖源Kokaistudios 攝影:金偉琦
精致照明 賦能商業
照明的迭代探索首先發生在商業街內。里巷周邊緊鄰一片高檔住宅社區,住宅區建筑表面實測亮度在0.25-1.25 cd/㎡之間,在這樣的光環境下,嵌入一片高亮度的商業街區會直接破壞已經長時間建立起來的安靜感受。由此,夜間燈光營造商業氛圍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降低對住宅的影響成為設計第一要義。
商業街的照明設計基調干凈自然,整體亮度被妥善控制。設計師克制地將商業街和住宅區的亮度比設定在10:1,以達到整體視覺效果的平衡與和諧。考慮到采用彩色和動態光線對周邊環境產生的光污染與噪音污染(人們與光線互動時產生的噪音),摒棄商業街區照明設計中這一慣用方法,因地制宜地采用純凈的白色和溫暖的黃色來凸顯空間整體的自然特質,營造更加生活化、輕松高級的休閑購物社交場所。
里巷照明效果圖 繪制:PROL光石
兩側店鋪連續挑出的延伸雨蓬是Kokaistudios的建筑巧思,也為商街公共空間和個體店鋪照明關系的處理提供了更多可能。店招LOGO被統一設定為靜態、純凈的發光方式,表面亮度約為30-50cd/㎡,店鋪內透光色溫以2700-3000K為主,少數店鋪可以根據品牌需求提高至4000K或出現少量色彩及變化。兩側店鋪形成了連續流暢的視覺效果,提升了商街整體氣質。主入口位置的LOGO特別設計了彩色變化效果,彰顯“城市更新”的主題,制造了生動的吸引力。
沿街商業的照明融合 圖源Kokaistudios 攝影師:金偉琦
由此,一片純凈獨特、不失品味與細節的商業街區被嵌入城市之中。人們在連續性光線的指引下,在輕松愉悅的燈光氛圍中自在流連,為里巷創造了更為持久的商業價值。
隱性的光 療愈情緒
聚焦都市人群內心,糅合燈光細節,以沉浸式的“城市州島”光環境體驗感療愈城市驕躁情緒,是里巷照明設計迭代中對社會環境需求的深刻洞察。
商街內覆蓋的一系列景觀雨篷網格,從視覺上破開了原本空曠的空間,將商業街分散的各部分連成一個有機整體。RPOL光石在景觀雨篷網格造型下和綠樹底部設置上照光線,呈現其自由變化的形態,滿足了夜視的基本需求,也形成綠洲群島相連的視覺美感。
里巷照明設計概念 繪制:PROL光石
街區內點狀分布的白色孔板盒子,被設計成承擔不同功能性空間角色的島嶼:藝術空間、商街入口、地鐵站入口。經過現場反復試驗,最終將光線設置在白色孔板盒子內部,降低其表面亮度使之完美融于環境的同時,還意外帶來島嶼漂浮的朦朧美感。在厚鋼板圍合而成的種植池底部設置暗藏光線,讓光如同流水一般充分自然地溢散出來。
② ③ | 現場試驗:光線改至盒子內部 表面亮度約2.5-10cd/㎡
商戶沿街立面采用了橫向百葉的建筑設計語言,呈現出起伏流暢的山水造型。照明設計增加連續的上照光線,凸顯百葉的細微變化,產生的陰影強化了連續、有節奏的光線排布,帶來山巒起伏之感。當人們站在商業街內看向兩側,在綠樹掩映下,頓然生出置身山水之間的光照體驗。
從住宅區俯視,同樣可以獲得里巷照明改造的舒適感和愉悅感,是對最佳光環境塑造的挑戰和升華。設計師對可能破壞住宅區視覺感受的要素逐一考量干預:控制商街整體亮度、避免光線過多的動態和色彩變化、弱化商街內構筑物的“發光體”視覺效果,例如:景觀雨蓬三角形網格自發光塊點亮后表面亮度接近450-1000cd/㎡,考慮到發光面亮度的均勻呈現,設計師減少了三角形網格自發光塊數量;特別選擇隱藏向下照射發光方式的景觀燈柱,銜接起商業街各部分,形成連續、流暢整體視覺感受的同時也豐富了商業街照明層次。
諸多設計細節交融,一個完整的“城市洲島”光環境躍然于眼前。被精心設計過的光,從以往多數存在的度假酒店和高端會所一躍走進大眾,讓人們在匠心雕琢的光影環境中看見情緒、撫平內心,感知光的可塑性。各個視角下自然溫馨的視覺效果,兼具生活化與高級感的沉浸式照明體驗,重塑了人們對照明設計的概念感知,契合人們對城市光環境更新迭代的精致追求和精神向往。
匠心構建人文光影環境
在里巷的設計中,PROL始終堅持站在人文角度縝密、細致地探索。連續流暢的光線,巧妙安置的景觀燈柱,配合周邊蔥郁的樹木,排列出光影層次的進深感,在滿足照明功能的基礎上,構成了里巷自然愜意的照明表達和設計美感。PROL光石希望,商街內的光線變化可以更多的來自于如織的人流:人們被安靜舒適的光線吸引進入街區,一些人被籠罩在光線之下,一些人位于光線附近,還有一些人處于暗影之中……人與光線時而交織,時而分離,形成最獨到且極具魅力的人文光影環境。
在里巷的照明設計中,設計師聚焦城市人文需求,迭代設計方式,深入探尋隱性的光在城市更新中的深層價值,以光影手段療愈城市空間,于鬧市之中辟出一隅心靈綠洲。每當夜幕降臨,人們被里巷散溢而出的柔和光線所吸引,在清澈自然的光環境中駐足小憩,于繁忙城市生活罅隙中尋得一方精神自由空間。
如今,城市更新的核心不僅僅只限于改造地塊經濟價值的提振,則更多在于空間中嵌入的人本理念思考:以空間主體中人的內心狀態為切入點,細致地刻畫出舒適、體貼、自然的沉浸式光影環境,持續地激發空間活力。未來,PROL光石在城市更新迭代中將繼續洞察社會、人文角度背后的深切呼喚,以光的隱性價值探索為核心,以匠心設計構筑自然舒適的光環境體驗,為城市空間賦予更多的生命力與活力。
熱點閱讀:
共生作品 | 時間的河流 畫王·大理石展廳
風合睦晨 | 北京陽光城溪山悅Hygge·藝術生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