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elier Global 匯創國際于2007 年在香港創立,是由一群來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滿創造力的設計師組成,國際化的觀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帶來了設計的多元與前瞻。在都市建構中,我們期望尋求設計的開放與創新,并通過對文化藝術、功能策略和與自然形態的多維思考,建立起建筑與城市、人與空間的情感聯結。
作為哈爾濱萬科首個未來系作品,萬科智慧未來城定位哈爾濱首個5G智慧社區,其建筑、室內及商街等由AG匯創擔綱設計。
項目以“三大智慧體系、近10大科技系統、N項人性化細節”來賦能未來生活,刷新著哈爾濱人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想象。而其中由萬科、中城投資、中天集團等共同發起成立的千億級第三方B2B建材采購交易平臺——“采筑”的引入,更開創出城市高新產業集聚群,在為城市產業轉型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也已于2021年6月揭牌投入運營,正式拉開哈爾濱未來化場景的序幕。
故從項目的起始到部分落成,AG匯創設計團隊在打造萬科智慧未來城的建筑及室內空間的設計過程中,一直在試圖回答一些問題:
? 如何破局存量時代再造新的契合時代脈搏的復合功能的智慧未來社區?
? 如何設計創造復合多元、靈活可變的主題場景和獨特的采筑展廳體驗空間?
? 如何提升科創商街的“體驗功能”與“城市功能”?
? 如何通過建立城市的氣質認同、客群的情感連結,打造多聯互通的全新城市IP ?
采筑東北總部展廳
(點擊觀看視頻)
作為萬科智慧未來城的科技文化展館,萬科采筑東北總部展廳位于萬科智慧未來城的核心,占地6000余平方米,緊鄰社區內低密度的科創商業街區和未來頂級住宅區,旨在代表即將到來的哈爾濱智慧未來城市生活。運營初期,其定位為公共多功能展覽廳,內設建材交易大資料中心、智慧建筑產品體驗中心、會議設施、銷售中心和聯合辦公空間;之后將成為向公眾開放的市政展廳,在其中進行商業實踐和展覽等。
在萬科采筑東北總部展廳的設計中,建筑師從哈爾濱智慧未來城的特性表征縮影——“晶體” 和 “光”出發,以“科技之晶,靈感之光”為設計理念來源,將這座城市中獨有的自然與人文特征融于建筑、空間及街區的綜合設計中,同時以未來主義的前衛設計手法和節能建筑技術的加持共同傳遞著哈爾濱城市的新形象。
設計手稿
設計手稿
建筑軸測圖
三個由穿孔的折疊鋁板建構而成的會呼吸的結晶立面體——采筑展廳“能量盒”,其建筑體形態分別代表了科技之光、自然之光和人文之光的寓意轉譯。建筑師以光子晶體——“結晶、裂變、模塊化”的元素演繹,來體現采筑“合-同行業力量”→“聚-產業資源”→“變-科技賦能產業加速核動力”的能量特征,并通過提升“能量盒”創造了多個入口以供參訪者從街區穿行,從而創造了一個聚集和互動的場所。
建筑剖面圖
建筑剖面圖
其中,光子結晶形態的建筑外墻采用了多面鋁模塊化面板的陣列系統設計,有效地為建筑提供了外墻雙層的隔熱功能,實現了于夏季遮陽和于冬季最大限度地減少熱量損耗的功能;同時,模塊化建筑立面系統也設計為開放與多孔,以實現更好的自然通風。除此之外,建筑還采用了各種被動式設計措施以減少能源消耗,如熱回收通風、太陽能熱系統、地源熱泵等,進一步提高了在哈爾濱極端天氣下,參訪者于建筑空間內的舒適度感知體驗。
建筑立面圖
建筑立面圖
立面節點詳圖
節能分析圖
采筑展廳的空間設計延續了建筑設計的特點,以科技聯動、陽光生態為主線,通過結合細紗的觸感和反重力的視覺感知呈現,將富有金屬感與科技感的沖孔金屬板以垂吊的形態圍繞中庭進行設置,呈現了數據時代的信息流的重要性,同時也賦予空間新“未來”的活力與思考。
光之中庭作為建筑空間內的公共樞紐,設計通過連接一、二層的宏偉臺階和螺旋式的動線循環,建立起三個“能量盒”的建筑與空間功能性連接和無縫的空間體驗。而獨特通透采光的天窗設計在打破空間高度限制的同時也使其擁有了更具溫度的呈現,極簡線條融匯的層疊、不同材質的交織和隨著時間變幻的光線在設計中層迭,創造出多元共生的全新空間美學和豐富流暢的室內空間體驗。
通往未來之家展廳的公區通道,既為動靜分區的節點,亦為采筑誕生與成長的數據展示區。設計師帶著對“智慧未來”的思考,打造了一個以半通透陽光板材料為墻面的“時光隧道”,充滿科技感的數字燈光顯示屏點亮展示著采筑的數據,建構了一場數字科技的時光穿越之旅,也觸發了參訪者更強的參與體驗感。
此次除已完工的采筑展廳,萬科智慧未來城內正在有序施工進行中的“科創商街”版塊同樣值得期待…
科創商街
設計手稿
在未來的版圖里,智慧便捷勢必將引領城市生活發展的走向,采筑展廳的正式揭牌運營展示了其面向未來的綠色、靈活、開放、自適應的建筑空間形態及發展新模式。而萬科智慧未來城也將會是實現與城市共同生長、與科技智慧互聯的產城融合的未來城市模板。
Atelier Global 匯創國際于2007 年在香港創立,是由一群來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滿創造力的設計師組成,國際化的觀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帶來了設計的多元與前瞻。在都市建構中,我們期望尋求設計的開放與創新,并通過對文化藝術、功能策略和與自然形態的多維思考,建立起建筑與城市、人與空間的情感聯結。
于建筑實踐中,我們關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跨界研究,嘗試探索城市公共建筑及其城市界面塑造的多種可能,并以跨領域的開放與兼容完成對建筑語言的轉譯,從而創造出新的建筑范例。
于空間營造中,我們從香港多元尺度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得以啟發,關注文化、形態、功能、尺度等及人與空間、人與人間的聯系,進而嘗試探索高密度城市下垂直社區聚落與日常多元尺度空間的設計演繹。
立足于文化與創意視角,我們在積極參與學術和文化研究的同時作品也屢獲國際權威專業設計大獎,其中包括德國iF 設計大獎、美國IDA 國際設計金獎、意大利A Design Award 國際設計鉑金獎和香港建筑師學會大獎等。同時我們也積極關注并參與當代藝術與設計,并多次受邀參展國內外個展,包括英國倫敦建筑節、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日本Good Design Award、香港Common Room & Co. 聯合展覽和香港深圳建筑城市雙年展覽:建筑十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