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境設計事務所 OpenEdgeOffice
愿你心有野境,并充滿美好風光。
擁有多專業學術背景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團隊,主導設計/參與設計的項目橫跨建筑、室內、產品、展覽、裝置等多種領域,并縱貫參與各類項目從策劃到建成的完整流程。
編者按
近年來,北京市懷柔區始終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要求,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總抓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全區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今天讓我們跟隨建筑師王玥、李啟悠、韓書凱走進——懷柔區八道河嶺村。
01 山腳下的民宿
王玥和李啟悠這對建筑師夫婦在京郊設計并經營了一家設計型民宿,時而邀請朋友去民宿小住;由此機緣,自在懷里民宿的投資人子駿托朋友聯系到王玥、李啟悠以及他倆的合伙人韓書凱,希望由他們作為主創設計師,將懷柔的一處院子改造成一個獨院精品民宿,作為3、4個朋友攜家人周末或假日短途郊游的棲身、聚會之所。
平面圖
民宿位于北京北部山區的一個普通村莊。村子在公路一側,公路另一側是寬闊的灘澤和延綿的遠山;垂直于公路的村徑或短或長,短長取決于這一側近山與公路的距離,基地就是在較短的那條村徑盡端,在近山的腳下。
02 背靠近山,坐望遠山
民宿的原始狀態為京郊最常見的四分地上的三合院。小院周邊的民舍形態各異,有無人居住的、百余年前的老宅,幾近倒塌;有新建成的兩層高的、貼著亮白瓷磚的小樓,嶄新實用;有庭院方整、紅磚瓦房,開敞明亮;也有和小院一樣,呈現上世紀7、80年代北京山村民居建造狀態的——木構磚瓦正房,配簡易平屋面廂房和耳房。小院的特別之處在于,那一間廂房就背靠著山,三位建筑師想,何不將村間二層高的小白樓移植于此處,她背靠近山、坐望遠山,成為山院的焦點;那五開間相對仄小的正房的墻、架、頂保留,只將空間重組為三間客房,外門窗結合庭院景觀、使用現代材料更新改造。
場地原貌
首層平面透視圖
三合院中被房子圍合出的四方院落的空間形態得到保留,成為項目的核心內院,是客餐廳延伸出來的、沒頂的活動場所,是正房客房面向的、內聚的景觀空間;基于此,設計上,客餐廳面向內院的界面可以完全打開;正房的三間客房面向內院的界面由磚墻、玻璃磚墻、落地玻璃窗組成,在透明性上形成三種不同層級,回應室內功能;內院角落里還有一部室外樓梯,通往小白樓二層,經過觀景露臺可達二層客房。
因為山,居于小白樓二層的房子扭轉、開窗、縮短,于是她便望到了遠山、感到了近山、多出了屋檐。
03 破與立的調和
關于正房客房的空間改造。將屋架分隔出的5個小開間粘合、切割、重組,形成3個如拼圖般相互咬合的空間,以滿足現代居住習慣對于空間相對寬敞、有獨立的衛浴設施的需求;同時,增加門斗、窗斗體塊,滿足從室外步入客房的私密性需求。正房的三間客房雖然均面向內院,但因在院中位置產生的差異,室內設計在家具布置時各不相同。
靠近入口的客房最多人從窗前經過,落地窗處設置一組坐榻,阻隔室外看向床的視線;中間的客房看向內院的視線最為開闊,增加整面的落地窗斗,凸出成為客房中觀景“陽臺”;最里側的客房私密性最佳,落地窗處設置觀景浴缸;同樣設有觀景浴缸的還有小白樓二層的客房,浴室外便是滿目郁郁蔥蔥。
平面生成示意圖
在山院項目中,他們三人持續探索民居改造,用放松的心情和嚴肅的態度面對改造項目中破與立的調和,試圖從物質上盡量或保留或復刻現有建筑和院落的空間形態、材質表達及與自然的關系,從精神上給予使用者更充分的對空間、對景觀、對四季、對鄉居生活的享受。
王玥、韓書凱、李啟悠——為慕田峪長城代言
慕田峪長城位于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區73公里。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外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景區內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全長5400米,是中國最長的長城 ,也是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國家AAAAA級旅游區。
懷柔一直以來是我國重要的板栗主產區,因地處在燕山山脈,這里的地理環境、海拔高度、降水量、溫度、土質等條件上,都十分適合板栗生長,因此懷柔板栗也被視為“栗中珍品”。據記載懷柔板栗起源于明、清兩代,當時是皇室的貢品,被譽為干果之王。據說,當時皇帝祭祀時的供品就有來自懷柔的板栗。
Q:在鄉建項目中,如何處理低成本和可持續性問題?
低成本和可持續性不能看做是問題,只是開始設計的基本任務。發現當地普通建筑的普遍建設方式,現有材料的特色應用及做法,都是幫助完成這項任務很好的條件。
Q:自宅和民宿的不同之處,在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相對自宅,民宿應有其獨特性,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建筑形式、特色服務等能與自宅產生差距并帶來新鮮居住體驗的獨特性。
Q:是否刻意添加“網紅”元素,關于“網紅”設計有什么樣的看法?
我們對“網紅”這個詞基本上是持抗拒態度的,空間的設計是基于具體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的考慮,而不會為拍幾張好看的照片而影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