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路
柒合(北京)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以現代風格見稱,善于將本土文化及其藝術的元素,融入其建筑室內和產品設計中。
編者按
驅車穿過山嵐,駛入綠野,村莊于熹微薄霧中若隱若現。山坡上,白房灰瓦的建筑藏匿于一片綠茵中,愈發熠熠生輝。跟隨設計師吳小路來到縵舍·山居精品民宿酒店,它正安靜地坐落在這片環境清幽的山村——北京市延慶區大莊科鄉 · 霹破石村。
01 有趣的“根據地”
設計師吳小路和他的3位設計師朋友對北京延慶情有獨鐘,總喜歡去哪里游山玩水,一次很偶然地機會他們在山里發現了這一方小院。他們認為當下世界繁雜,城市擁擠,生活其中變得煩躁不安。這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讓身心得到放松的“桃花源”,也是這四位設計師多年以來內心情懷的落地與延續,他們很享受建造的樂趣,這小院在未來也會成為他們的一個小小“根據地”。
在選址上,經過實地勘察考慮,他們認為處于半山腰的場地條件和環境是最適合改造居住的。一開始并沒有制定太多要求,他們希望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去介入,以避免太多束縛,讓設計輕松一些。而在過程中,隨著設計的深入,也會慢慢考慮和兼顧更多因素。
02 悠然見南山
原始場地是一方典型的三合院北方民居院落。老建筑在經歷脫胎換骨后,整體風格以山居美學為靈感呈現,成為了為住客提供兼具傳統民居特色與當代舒適享受的下榻空間。當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才能真正領略到來自山野自然的饋贈,也終于理解了陶淵明所言“悠然見南山”的避世情懷之精妙。
場地原始狀態
施工現場
縵舍·山居不單純是一座精品民宿酒店,它更像是一個隱于山嵐中,久別重逢的治愈之家:撥云見月,化繁為簡,這份簡約在山中綠野的映襯下更加耐人尋味。它像一杯清茶,看似平淡,實則細品之后,便能從中嘗出生活的甘甜。
三棟白墻灰瓦的建筑相互獨立又互相呼應,與場地院落里保留的兩顆山楂樹形成和諧舒適的構圖。院落是這棟房子的靈魂,也是純粹鄉野生活之間的中轉之處。靈活的人流動線,正是在無聲地回應歸隱自然之后放松的生活情趣。
開闊的場地布局與設計處理手法時刻在不經意間擁抱這片美好山景。落地開窗使得外部風景層層滲透進入室內,而從院后樓梯登上戶外觀景平臺,便能將山嵐景色盡收眼底,夕陽霧靄下的群山亦像在俯身與小院對望。“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建筑與自然的對話在山谷間娓娓道來。
03 從繁華回歸山野
從繁華回歸山野,從奔波回歸閑適,從浮躁回歸安寧。不同場景的切換,亦是不同心態的轉變。這個「家」的能量在慢慢釋放,療愈生活中經歷的壓力,而曾停留在這里的過客也將會不斷地制造新的美好回憶。
同一塊場地不僅經歷自然中四季流轉的變化,也在記錄不同時間、不同的人在場所內的生活狀態。人和景,終將轉化為一份溫潤的情感,慢慢滲透進空間的每個角落。“每次看這一隅院落,都將會有新的驚喜,新的感受,永遠看不膩。”
室內延續了山居小院舒適溫暖的格調。保留了樸實的色彩基調,和建筑原有的木梁架結構,同時,還有那抹清麗的氣質與慵懶的氛圍。
吳小路——為湖北黃岡東坡赤壁公園代言
設計師吳小路的家鄉在湖北黃岡,離他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東坡赤壁公園景區。它地處古城黃州區的西北邊,毗鄰長江,在黃岡市的公園路上。因蘇軾前后《赤壁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而聞名,富有人文歷史特色。他小的時候經常去那里玩耍。
二賦堂,始建于清初,因紀念蘇軾赤壁二賦而得名。正面刻有前《赤壁賦》,楷書,由清人程之楨書寫;背面刻有后《赤壁賦》,由近代著名書法家李開重寫。“二賦堂”匾額為清人李鴻章題寫。堂前對聯為辛亥革命領袖黃興所撰。堂內嵌有民國臨時總統徐世昌書寫的二賦與楹聯,亦為世人所重。
棲霞樓是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位于赤壁最高處,有“江淮絕勝”之譽。因樓背山面江,落日時晚霞染紅大江,照映樓身,如霞歸棲,故名棲霞樓。今樓名為茅盾親題。
Q:自宅和民宿的不同之處,在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自宅是一個完全私人化的場所,它是業主個人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為主導構筑而成的小世界,在設計上更加主觀隨意;而民宿本質上還是以對外服務功能為主,在設計上使用功能需求和舒適性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在設計中注意的問題,我認為第一是規范性,第二是安全性,第三是要留意一些設計共性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Q:對于老房子的修繕改造,您認為需要注重那些方面?
第一,是一定要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第二,是基于當地的土壤環境之下,我們的設計本質是去做一個優化,老房子的質感必須保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熟悉當地民居的布局方式,去代入居住在這里的人的生活場景,不能讓設計處于真空狀態,去脫離它所在的地域環境和人居生活,否則在改造后只會顯得格格不入,缺乏情感上的共鳴。
Q:在鄉建項目中,如何處理低成本和可持續性問題?
我們這次建造就用了很多當地低成本的材料,比如當地的木材、石材,民宿的生活用水(中水)也是直接采自于當地的水井。在前期建造上,我們的對于保溫、地暖上的選擇也是希望最大限度地讓能耗達到最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柒合建筑設計授權A+設計師聯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