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恐龍同屬一個時代的“活化石”揚子鱷,距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和大熊貓一樣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揚子鱷曾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然而目前野生數量稀少、瀕臨滅絕。
佘世珍一家就住在紅星水庫邊上。1982年,佘世珍的兒子在家門口發現了一窩“土龍蛋”。經專家鑒定,確定正是野生揚子鱷產的卵。隨即,紅星水庫成為國家級揚子鱷保護點,佘世珍的丈夫張緒宏接受了專家們的托付“一定要保護好這些活化石”,并成為揚子鱷義務管護員。從1982年開始,佘世珍一家信守承諾,39年如一日,接力守護野生揚子鱷。
01
榜樣人物——佘世珍
從成為揚子鱷管護員時起,佘世珍夫妻兩人便開始一趟趟巡視紅星水庫,勸阻下網捕魚的村民,宣傳保護揚子鱷的重要性。也是從那時起,他們開始每天記錄揚子鱷的活動情況提供給專家們研究,哪怕是揚子鱷冬眠期間也從未間斷,累計寫下了23本揚子鱷日記。
圖注:目前,記錄本已作為重要研究資料,被安徽省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收藏。
翻開記事本,每一頁被細細劃分成格,活動時間、發現鱷數、天氣情況、鳴叫情況一應俱全。日記里密密麻麻的數據看似簡單,但上面的每一筆都來之不易。正是有了佘奶奶的照顧,紅星水庫里的揚子鱷數量才有了明顯增加。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是記錄,是責任,更是佘世珍對揚子鱷大愛無言的情感力證。
2005年,丈夫緒宏去世后,佘世珍老人獨自承擔起了管護員的全部工作。她堅持每天早、中、晚繞水庫巡護一圈,每巡護一圈都要步行2.5公里;兒子在城里安了家,但她卻執拗地住在農村,住在紅星水庫邊上。她說幾天不在水庫邊上轉轉,她就心里發慌。
每年農歷七月后,揚子鱷長達50多天的產卵、孵化期,也是老人家最忙的時候。因為每天都要劃著小船登島查看數次,以保護揚子鱷產下的卵免遭鳥類或其他動物破壞。除此之外,還要經常到附近的山上巡護,確保到山上產下的揚子鱷卵也能被照顧到。她甚至在家門口挖了一個撫育池,用來養護揚子鱷寶寶,以提高小鱷魚存活率。
“小揚子鱷孵化后就開始叫喚,老揚子鱷就來扒窩了?!薄镑{魚蛋拿到燈光下一照,有帶狀的就能孵出小鱷魚?!薄八恰吆摺亟校强隙ㄒ掠炅??!薄苁勒涮崞饟P子鱷的習性有說不完的話,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小揚子鱷在這個保護點成功孵化和成長,看著它們,就仿佛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般。
佘世珍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已力不從心,但為了對逝去丈夫的承諾、為了她視如珍寶的揚子鱷,她希望把揚子鱷保護工作一代一代傳下去。
2018年,佘世珍的大兒子張宏華接下了佘世珍管護員的工作,但佘世珍老人每天還是堅持參與巡護。太陽東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83歲的母親和63歲的兒子,日日巡護風雨無阻,一起守護著野生揚子鱷的一方樂土。
寒來暑往39年,佘世珍與家人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野生揚子鱷。佘世珍老人也因此先后榮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頒發的“生態保護獎”、“中國好人”等榮譽。
《秘密大改造》節目組聽聞佘世珍老人的事跡后深受感動,邀請設計師孫云,為老人改造老舊房屋,改善居住環境。
02
設計師——孫云
03
房屋情況介紹
佘世珍老人的家,是一處房齡34年的老舊農村自建房。兩室一廳一廚的格局,房屋的防潮性和隔熱性差,全屋水電管線裸露老化,對老人而言,當前居住環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回顧往期《秘密大改造》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