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凌
杜茲設計(DUTS design)創始人是中國建筑師鐘凌。鐘凌曾留學法國,師從法國知名建筑師艾里克.杜博斯克先生(Eric Dubosc),于2010年創立杜茲設計,將歐洲成熟的的設計思維、先進的技術模式與國內具體實情結合起來,巧妙并理性地運用到國內實際項目中,在城市規劃設計,公共建筑,城市更新,空間設計,品牌運營策劃等領域都有豐富實踐經驗。2016年入選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年建筑師》。
近日,DUTS杜茲設計的國際競標作品 “海尚世界智慧天地園區”項目在歷時五年后建成竣工。該項目位于上海市楊浦區大五角場知識創新城區,項目建成后將服務于西北角的新江灣城國際社區和東面的中原地區,包含辦公,商業及康養等業態。
唯有你的光輝,能像漫過山嶺的薄霧。——雪萊《頌智慧之美》
結合“創新楊浦”的城市肌理,傳承城市文化與歷史,DUTS杜茲設計通過開放與互動的“城市捷徑”,創造出更具利他性與復合性的新型城市產業園區。遠遠看去,園區內獨特的海島式獨棟建筑形態,生態化的景觀及屋頂立面,在都市中形成一片充滿智慧之美與人文魅力的“ 海上綠島”。
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
1929年公布的“大上海計劃”,將引翔 、殷行 、江灣三區的交界處,也就是如今的五角場地區為上海的市中心區域,并在1930年按計劃筑成了以特別市府大樓為中心的蛛網型道路,先后建造了若干市政及文化建筑。
如今,昔日“大上海計劃”中的市中心已轉變成了一個融大學城 、知識產業園區 、現代生活區和商業區為一體的五角場上海城市副中心,楊浦區也已經成功實現了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轉型升級。
本項目位于大五角場知識創新城區,為維持原有歷史街區的尺度,整體園區設計為小體量,高度不超過24米的多層建筑群體。面對如此高密度的園區項目,如何為辦公空間釋放出“呼吸感”,同時也能更好的服務周邊社區人群,承載城市職能和社會責任,沿襲歷史街區人文氣息,成為了建筑師的思考。
“我們對原有的城市肌理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從理性的層面來說,我們希望能結合城市的歷史,打通園區空間,讓它更好的與城市鏈接,更好的服務周邊社區,也促進市民與周邊都市環境的互動。同時感性層面,我們也希望能為城市的未來帶來更多的想像,利用開放,互動的“城市捷徑”,創造生態化的立體社區,打造出具有利他性,人文美感與復合業態的新型城市產業園區。”杜茲設計創始人,建筑師鐘凌這樣提到。
▼項目區位圖及對城市肌理的重新梳理
▼生成分析
下穿的“城市捷徑”創造開放,互動,生態的立體社區
通過Zoom out到宏觀的城市肌理與 Zoom in到周邊社區人群的行為需求進行的研究,DUTS的建筑師在園區內部創造出了一條“下穿的城市捷徑”,將城市功能打通,讓園區能更好的為周邊服務。通過更有“漂浮感”的獨棟海島式建筑形態,在建筑立面局部平臺與屋頂“第五立面”設置綠化,創造出更生態化,讓辦公人群與園區使用者,及其周邊社區居民都能放松身心的立體公園式辦公園區。
一條連接閘殷路與世界路的“城市捷徑”,成為了公共人流穿行與停留的快速通道,利用自然匯聚的人流與合理布局的商業空間,創造出下沉式的城市休閑商業廣場,不僅豐富了園區的業態與生活體驗,也能更好地為社區生活圈及周邊居民的休閑購物提供便利。
下沉的商業庭院也為辦公園區的內部空間創造出更豐富的層次。下層的商業空間與上層庭院式的辦公空間,讓辦公人群與休閑人群活動于不同高度的空間,巧妙實現了園區中動靜的分區。 一靜一動的結合,為園區帶來更多活力與互動。
建筑立面特點
項目位于楊浦城市風貌保護區內,考慮到城市風貌的統一性,園區內建筑采用與周邊相近與友好的色彩與材質,方正形體的建筑通過不同色彩的形體穿插,消弱整體壓迫感,讓整體更加豐富,尺度更加人性化,既有當代特點,又與周邊建筑友好協調。
主體建筑采用了與南側的保護建筑國立音樂學院一致的方窗作為本地塊立面設計的基本元素。立面材質選擇與國立音樂學院舊址相同的深紅色色彩的陶板,以及與周邊建筑相協調的白色作為主色調,確保與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相協調,同時調和了相鄰建筑的關系,也為園區創造出更加人文的氛圍。
經由起伏變化的造型和簡潔的豎向分隔,建筑師為園區營造出虛實對比的建筑空間環境,并通過建筑形體的變化,合理設置陽臺、步道等空間,使人們在園區建筑中的步行范圍體驗與空間體驗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提升建筑整體的空間品質。
建筑開口:在建筑體現秩序與規整的同時,通過在建筑形體上開口而形成的“灰空間”,為人們創造休憩、活動 、休閑的可能,為整體性的辦公空間帶來活力,也為在其間辦公的人們提供了一個轉換心情、放松身心的場所。
沿街立面:園區一側有較大面的沿街立面。對于沿街建筑來說,如何處理好建筑與城市關系,組織規劃人流方向,處理建筑的開口非常重要。建筑師利用體塊的穿插和材質的對比,使園區建筑的沿街立面富于變化,同時又在視覺尺度上呈現出舒適宜人的效果。
項目建筑立面材質的選擇上,沿世界路、閘殷路建筑底部兩層,深色部分局部線條采用紅棕色鋁板,大面積部分采用干掛紅棕色陶板,上部淺色部分采用干掛淺黃色石材,凹凸帶型窗局部加以銀色穿孔金屬板點綴;內部辦公深色部分為紅棕色陶板,淺色部分為干掛淺黃色石材。
生態化的第五立面
“立體公園式”的辦公園區為人們帶來了更舒適與生態的體驗。在綠化設計上,項目內不僅布置大面積的綠地與廣場,并充分綠化屋頂,打造出生態化的“第五立面”。屋頂花園與建筑立面的平臺綠化,以及園區內高低不同的綠化空間一起,營造出立體多變的生態景觀。
本園區項目從設計之初就遵循了最新節能標準的指導,融合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與使用了大量可循環材料及保持了高綠化率,獲得了 LEED 綠色建筑三星認證,可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為企業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打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物。
從 “大上海時代”, “工業楊浦”,知識楊浦再到 “創新楊浦”,日益開放和利他的城市正在煥發勃勃生機 。生產,生活,生態愈加相宜相生,自然,經濟,社會和人文日趨和諧相融。智慧與人文之美,簡潔而深刻,優美而流暢,穿越了城市的百年歲月,仍然熠熠生輝。
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