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原榀建筑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筑師,南京大學碩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致力于城市營造、鄉村更新及輕型建筑的研究和實踐。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研究院專家委員,天華杯ART&TECH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評委等。事務所有多個項目建成并在知名媒體發表和出版,并參加2020年第11屆北京設計周主題展,2021年廣州設計周IAF鋒建筑節展。獲得一系列國內外建筑獎項,包括Domus2016中國年度建筑,ArchDaily 2017中國年度建筑TOP10, 2019 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WA Awards, 2020意大利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金獎,2021廣州設計周IAF鋒建筑節年度新銳建筑師等。
編者按
小喜民宿十號院位于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二道關,離黃花城水長城約六公里。二道關長城始建于南宋,是北京長城段的一處重要關隘,氣勢雄偉。古老的長城從村莊穿過,村落中多處可見烽火臺和城墻遺址,別具特色。今天,讓我跟隨建筑師周超一起走進——九渡河二道關。
01 長城下的小喜民宿
建筑師周超所在的事務所曾在北京懷柔完成了花舍山間項目,期間結識了小喜民宿的合伙人徐超。徐超本人也是建筑師,小喜民宿最初的幾個院子是由他親自設計的。花舍山間和小喜民宿所在的村子離的很近,周超每次去花舍山間的工地,都會順便去小喜民宿的工地看看,一來二去兩人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好朋友。于是,受徐超邀請,周超便開始了小喜民宿九號院和十號院的設計工作。
總平面圖
改造前
02 小小的民宿聚落
小喜民宿是由十多個院子組成的系列民宿,分散于懷柔二道關的村落之中。其中十號院與西側的九號院、南側的八號院形成一個小的民宿聚落。十號院的舊址是兩棟老的北方民居,業主要求對其進行改造,形成一棟公共餐廳和兩間民宿。此外,要求通過院落來整合周圍的院子,提供豐富的戶外活動空間。所有小喜民宿的設計都是圍繞城墻展開的,十號院雖然不緊鄰城墻,但有著較好的觀看遠山和長城的視野。
十號院的基地呈長方形,原為L型布置的兩棟民居,早已破敗凋敝。老房子為北方民居常見的磚木結構,至今百年歷史。十號院的基地面積并不大,業主希望將其改造為公共餐廳和兩間客房,公共餐廳為小喜民宿的所有客人使用,可容納30人就餐。如何應對場地的限制,如何處理公共和私密空間二者的關系,成為設計優先考量的問題。
03 破敗的山墻訴說著歷史
在場地踏勘之初,周超被老房子厚重的抬梁式木構所吸引,也對老房子破敗的山墻萌發了興趣,它們都在靜靜地訴說著歷史。讓人驚喜的是,從院子中可以看到長城在遠處的山巒上蜿蜒起伏,更有一段城墻出現在九號院的西側。在這里,古老的城墻不僅是一道遠觀的風景,更是觸手可及的歷史遺跡。如何與歷史遺跡共存,成為了他們反復探討的議題。
十號院在原有的宅基地范圍內改造,東側改造為餐廳,北側改造為民宿,并將兩個方向的房屋連接成一個整體。餐廳的東北角抬高為兩層,作為多功能室使用,并制造出一處遠眺的空間。院落分為兩處,東側的院子尺度狹長,作為入口前院,以交通功能為主。西側的院子布置了一個大型的水池,以休憩功能為主,水池中穿插布置了圓形樹池、舞臺和下沉休息區,既與九號院的窗洞和泡池呼應,水池外布置了步道、休息廳,形成了多樣化的趣味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安靜角落。
04 “輕”的鄉建方式
餐廳整體采用了膠合木結構,這是周超一直提倡的“輕”的鄉建方式,即采用輕型結構介入鄉建。在餐廳的內部,保留了老房子的一榀木架,傳統和現代兩種不同的木構在此相遇,制造出一種強烈的對比。在餐廳的外部,修復了東南側的山墻,讓其以片段化的方式佇立于原位置,形成了一種特別的張力。餐廳的東側和北側外墻采用了石頭砌體,延續了老房子的外墻材料,也襯托出了膠合木結構的輕盈。
民宿同樣在保留老房子的木結構基礎上改造而成,南側則利用鋼結構向外擴展,解決了進深不足的問題,擴展出的榻榻米空間正對著水池和遠處的山巒,形成了取景器的效果。室內的木板條延伸至室外,與餐廳的外墻板形成了連續的界面。
十號院的建造經歷了相當長的磨合期,一方面是在地化的施工,由當地的村民施工隊進行,一方面是膠合木的工廠預制和現場裝配。兩種力量相互牽扯,各種困難不斷,直到最終平衡。當建筑落成的一刻,餐廳的舊山墻、老木架和新木架交替出現,創造出了類似電影蒙太奇的效果,過去和現在、室內和室外產生了新的連接,再次融入了日常。
周超——為北京懷柔九渡河鎮代言
小喜民宿位于懷柔九渡河二道關,這里離黃花城水長城約6公里,是北京長城段的一處重要關隘。古老的長城從村莊穿過,村落中多處可見烽火臺和城墻遺址,別具特色。
九渡河鎮也是著名的板栗之鄉,其栗果形狀玲瓏秀美,皮薄容易脫離,風味香甜可口, 備受贊譽。
Q:請您預測一下未來的民宿流行趨勢?
民宿強調的是在地性和體驗感,我認為,新舊結合將會是民宿設計的新方向。對老房子進行修繕和改造,既保留了歷史記憶,也彰顯了原始和自然美。
Q:新舊建筑如何做到和諧統一?
原榀建筑一直提倡的“輕”的鄉建方式,即采用輕型結構介入鄉建。在小喜民宿十號院,餐廳采用了膠合木結構來擴建,工業化的木材和老的木架既有碰撞又有對話。同時,外圍護采用了老建筑的材質,包括石墻、小青瓦等,材質的延續讓新舊建筑形成了統一性。
Q:在改建時如何廢物利用,有哪些竅門兒?
首先是觀察,要多去工地,每次去都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老物件,會激發保留的欲望。其次是設計,要始終圍繞著材料循環利用來思考和發展設計。最后是施工,一定要找到有一定技藝的工匠來施工原有的材料,才能找到原始的感覺。
周超
原榀建筑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筑師,南京大學碩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致力于城市營造、鄉村更新及輕型建筑的研究和實踐。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研究院專家委員,天華杯ART&TECH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評委等。事務所有多個項目建成并在知名媒體發表和出版,并參加2020年第11屆北京設計周主題展,2021年廣州設計周IAF鋒建筑節展。獲得一系列國內外建筑獎項,包括Domus2016中國年度建筑,ArchDaily 2017中國年度建筑TOP10, 2019 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WA Awards, 2020意大利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金獎,2021廣州設計周IAF鋒建筑節年度新銳建筑師等。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北京小喜民宿十號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原榀建筑事務所授權A+設計師聯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