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輝
建筑師,廈門大學建筑學學士,丹麥-奧胡斯工程學院MEGA碩士,徐匯區田林路街道社區規劃師。2015年和李寬、謝鑫創辦凡度事務所,將歐洲的IDP理論引入大型多專業合作項目。目前致力研究文化在項目中的轉換與實踐。倡導建筑的生態性與地域性。
編者按
上海市金山區的待涇村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人們依水而居,世代耕漁。隨著臨近的花開海上生態園的建設,這里的生活逐漸發生著改變。游客的增加召喚出新的業態,傳統的農家樂難以再滿足來自市區度假客的需求。為此打造一個新型民宿的試點和樣板,帶動周邊農戶的產業升級,成為花海民宿的緣起。今天讓我們跟隨建筑師吳茂輝一起走進——待涇村。
01 從花海走向鄉村
建筑師吳茂輝是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待涇村花海民宿項目。當時他帶領團隊正在進行花海商業配套方案匯報,業主方上海花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吳茂輝說,項目在鄉村不能只做花海內部的建設,應該先整理項目所在的村落(待涇村),只有把周邊的設施環境改善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于是吳茂輝由花海走向村子,開始從環境梳理到業態策劃再到風貌的設計,得到了業主和政府的認可,希望通過做一個樣板,來帶動村落的改造。
項目區位圖
02 千畝花海鏈接江南水鄉
業主方改造這棟建筑的初衷有兩個,一是給花海增加配套設施,二是帶動村民通過改造民宿從而致富。因此,民宿改造在具有特色的同時要兼備一定的通用性。
如何將千畝花海鏈接到江南水鄉,成為了本次設計的切入點。總體上保留了原民居北面一層與南面三層的格局,以及南庭北院的形態。并依當地政策,在不突破原有建筑屋頂輪廓的基礎上,對其平面功能進行重新調整。
方案生成
功能更新
北側的花海作為主景觀面,主要讓渡給二層和三層的客房區,用大開窗的方式,將花海景觀引入室內。
外掛樓梯作為整棟民宿最活潑的視覺構成元素,連接各類觀景空間,走在通往三層的樓梯上,視線便漫游在花海與水鄉之間。
03 建筑不是特立獨行的存在
這間民宿自身應該呈現出怎樣的風貌和性格?建筑不應成為這個整體環境里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而是掩映在周邊的環境中,若即若離。這是吳茂輝最初的設定。
由于這棟民宿本身是作為待涇村民宿改造引領者的角色而存在,吳茂輝不希望對現狀江南水鄉的基本風貌造成沖突性的影響。
在原有建筑基礎上對功能布局的重新排布
因此,繼承粉墻黛瓦的基調,保持水鄉民居的尺度,是首要原則。在此基礎上提煉出花瓣的曲線形態,在樓梯間雨棚、共享休憩空間和建筑開窗形式上作出了局部突破,讓異質化的形態點狀穿插在整體風貌中,形成視覺沖擊力和記憶點。
其次,在面向花海一側的屋頂上,采用了點綴式的彩色金屬瓦的設計,仿佛有數片花瓣飄落在屋頂上,以此豐富庭院內部的色彩層次。
江南水鄉與四季花海的邂逅,兩種文化特質的交融,塑造了這座民宿特有的性格,希望這個簡單的嘗試能帶給待涇村更多的美好。
吳茂輝——為上海市花開海上生態園代言
今天吳茂輝為大家推薦——花開海上的“地膚”,花開海上生態園位于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西側,是融合科普、展示、觀賞游覽于一體的賞花主題公園。這兩年上線的“地膚”,人稱“地膚萌園”,尤其值得一看。從綠色開始欣賞地膚的成長萌態;到觀察地膚青紅交錯、蛻變的過程,最后感受地膚完成蛻變的緋紅浪漫。花開海上因為地膚美成油畫!特別適合拍照打卡!
圖片版權:上海花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Q:請您分享一些在鄉建項目中的經驗和方法?
首先是了解當地改造規范,目前各地可以改造的尺度是不大一樣的;其次,改造之前要明晰運營的訴求;最后,對于鄉建項目我個人傾向生態與地域主義手法相結合。
Q:新舊建筑如何做到和諧統一?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與場所氣質相融合,該項目南側為古老的江南水鄉,北側是已經有一定規模而且還在發展的花海,我們改造的思路是將建筑作為搭建水鄉和花海的橋梁,因此建筑的氣質也是在江南的氣韻上疊加一份花海的浪漫。第二、形體的尺度控制。確保改造和新建的建筑體量與村落和諧融合。第三、立面的構成語言與色彩的運用是平衡特色與融合的手段。
Q:請您預測一下未來鄉建的發展趨勢?
人類是從自然中走出來的,不管科技社會如何發達,人們對自然的依戀是不會切斷的,而鄉村是我們能與自然共生的最佳場所,所以,我個人覺得,將來的鄉建會根據所在區域資源稟賦導入不同產業,形成不同類型的聚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凡度設計授權A+設計師聯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