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恩設計研究室由郭錫恩和胡如珊于2004年共同創立,是一家立足于中國上海的多元化建筑設計事務所, 同時在倫敦、巴黎、米蘭設有辦事處。如恩設計提供國際化的建筑、室內、整體規劃、平面以及產品設計服務。不同文化背景組成了如恩的設計團隊,正是團隊的差異獨特性增強了事務所的設計理念:以全球化的觀念結合多元、重疊的設計理念來創造一個新的建筑范例。如恩在世界各地的建筑設計大獎中屢獲殊榮:美國Architizer A+專業評審獎(2022);英國Dezeen年度最佳建筑事務所(2021);荷蘭Frame 終身成就獎(2021);美國Architizer A+Firm年度最佳事務所(2021);馬德里設計節設計大獎(2020);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2020);英國《藍圖》雜志設計獎(2019);意大利《The Plan》雜志設計獎(2018);意大利EDIDA國際設計大獎年度設計師(2017);德國標志性設計獎年度室內設計師(2017);INSIDE國際室內設計節設計大獎(2017);日本《Elle Decor》雜志設計大獎年度設計師(2016); 英國Dezeen年度炙熱排行榜(2016);法國巴黎國際時尚家居設計展覽會年度亞洲設計師(2015);英國《Wallpaper*》雜志年度設計師(2014);遠東建筑獎(2014);美國《室內設計》雜志名人堂(2013);英國《建筑評論》雜志新銳建筑獎(2010);德國紅點設計大獎(2010);美國《建筑實錄》雜志設計先鋒(2009)。
編輯:sally
項目名稱:閾境
設計公司: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恩設計研究室是一家立足于中國上海的多元化建筑設計事務所, 目前在倫敦、巴黎、米蘭等城市設有辦事處。2023年,如恩受邀參加由萊斯利·洛克(Lesley Lokko)策劃的第十八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主題展《未來實驗室》的“危險關系”(Dangerous Liaisons)單元,在主場館軍械庫(Arsenale)與參觀者見面。如恩在此次展覽中,以“閾境”(liminality)為題,試圖將介于設計實踐與理論探索中的“閾限空間”具象化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參展的三個適應性改造項目——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上海,2008-2010)、青普揚州文化行館(揚州,2015-2017)、深圳南頭古城有熊酒店 (深圳,2020-2021),將探討反思型懷舊、在地重鑄、廢墟美學/未來遺跡領域中的研究。
策展人萊斯利·洛克就此次的主題解釋道: “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未來實驗室。在這個時間和空間里,人們可以想象、預測各學科與當下、未來的關聯……我們把展覽設想為一個工作坊,一個實驗室。在這里,建筑師和創意實踐者從他們的當代實踐中汲取精華,為觀眾繪制一條路徑,讓他們自己想象未來可以承載什么。” “危險關系”(Dangerous Liaisons)單元共展出37位建筑師的作品,他們的設計實踐不約而同地表現出相似的特質——以融合的方式進行跨學科、跨地域的新型合作模式。
如恩創始人郭錫恩和胡如珊表示:“在暢想未來時,我們在理論結構和設計實踐中,占據著實驗性的閾限空間。正如霍米·巴巴(Homi Bhabha)所主張的,在如今的后殖民主義世界,轉譯與談判產生于文化的邊界,即‘閾境’(liminality)或‘異質空間’(third space)。‘閾限空間’(liminal space)與‘間’(threshold)代表了能產生無限可能與變化的模糊地帶。這些空間成為了變革與先鋒的舞臺,擾亂并挑戰了現狀。
展出的三個項目有著相似的改造策略 —— 材料對比、構造分異、并置組合和新舊嫁接。然而每個項目也都伴隨著一系列與其歷史記憶相關的獨特問題。它們回應了層層剝離的考古方法,如同外科手術般縝密仔細——既有對原建筑的“刪除”,也有“添加”。
除了場地模型外,展覽還呈現了全新制作的概念模型,通過局部剖面模塊,著重展現了項目設計的張力。在后工業主義與城鄉遺跡碎片的基礎上,這些模型凸顯了過去與未來、新與舊、光滑與肌理、精致與原始之間的辯證關系。“閾境”為人們建構了一個在虛實之中穿梭的通道,創造了對過去、現在與未來交匯的內在感知。
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的設計理念在于對酒店項目的反思――如何賦予陌生環境 “家”與棲居的概念?如何為旅客的體驗創造意義?如恩依循原有建筑結構,對這座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原日本軍方建筑進行改造,在修復過程中保持理性,克制修復每一個“缺陷”的沖動,有意將部分墻壁保留其原始的粗糲與裸露,有時甚至刻意將部分原始的墻壁截面與細節屏罩在玻璃之下,如同保存博物館中陳列的珍稀藏品般。如恩從并不存在真正隱私性的上海弄堂生活的豐富體驗中汲取靈感,對傳統定義的棲居、舒適感、公共與個人的邊界進行挑戰并跳出桎梏。
青普揚州文化行館則是在小湖泊與現有建筑散布的風景優美的場地上,采用細窄圍墻和通廊組成的平面網格規劃系統,將原本分散的元素與空間連系并統一起來。這樣的組織形式創造了多個圍合庭院,既是對中國傳統四合院的現代詮釋,也是通過矩陣式的景觀設計對傳統園林設計中人造的“自然”提出挑戰。圍墻完全由灰色的回收磚砌成,部分圍合的庭院內設有客房和公共設施,部分則不做修飾與介入,任由其自然成景。
被繁華喧鬧的深圳所包裹的城中村,讓如恩意識到環境中不同尺度——一座城市、一片高樓、單一結構——間的內在聯系。在深圳南頭古城有熊酒店中,如恩用不同的設計手法將空間內外的邊界或轉移、或重疊、或模糊,以凸顯古城街道上充滿活力與能量的日常事物。原本各樓層連接起來的樓梯井,被“切割”、擴寬,創造出全新的垂直庭院,將都市巷道與自然元素引入建筑中心。全新搭建的輕盈樓梯在建筑中盤旋而上,不僅形成了一條建筑長廊,也構成了帶來不期而遇邂逅的社交空間。對都市能量的吸收在建筑廢墟的遺址上得到了升華,例如保留原有混凝土結構和曾經住戶遺留下的使用痕跡。
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恩設計研究室由郭錫恩和胡如珊于2004年共同創立,是一家立足于中國上海的多元化建筑設計事務所, 同時在倫敦、巴黎、米蘭設有辦事處。如恩設計提供國際化的建筑、室內、整體規劃、平面以及產品設計服務。不同文化背景組成了如恩的設計團隊,正是團隊的差異獨特性增強了事務所的設計理念:以全球化的觀念結合多元、重疊的設計理念來創造一個新的建筑范例。如恩在世界各地的建筑設計大獎中屢獲殊榮:美國Architizer A+專業評審獎(2022);英國Dezeen年度最佳建筑事務所(2021);荷蘭Frame 終身成就獎(2021);美國Architizer A+Firm年度最佳事務所(2021);馬德里設計節設計大獎(2020);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2020);英國《藍圖》雜志設計獎(2019);意大利《The Plan》雜志設計獎(2018);意大利EDIDA國際設計大獎年度設計師(2017);德國標志性設計獎年度室內設計師(2017);INSIDE國際室內設計節設計大獎(2017);日本《Elle Decor》雜志設計大獎年度設計師(2016); 英國Dezeen年度炙熱排行榜(2016);法國巴黎國際時尚家居設計展覽會年度亞洲設計師(2015);英國《Wallpaper*》雜志年度設計師(2014);遠東建筑獎(2014);美國《室內設計》雜志名人堂(2013);英國《建筑評論》雜志新銳建筑獎(2010);德國紅點設計大獎(2010);美國《建筑實錄》雜志設計先鋒(2009)。
郭錫恩與胡如珊
郭錫恩與胡如珊在上海共同創立了如恩設計研究室。無論是日常的生活物件還是居住空間,他們始終尋求一種從多學科中汲取經驗的設計方法,在豐富當代生活的同時,與集體記憶保持緊密的連接。
除了設計實踐以外,郭錫恩與胡如珊也活躍于教育與研究領域。2023年,他們被任命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設計學院建筑系客座教授。2023年,郭錫恩與胡如珊擔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建筑設計評論教授,2021年和2019年為約翰·C.·波特曼建筑設計評論教授。2022年和2018年,郭錫恩與胡如珊在耶魯大學建筑學院擔任埃羅·沙里寧訪問教授及諾曼·福斯特客座教授。2021年,同濟大學任命胡如珊為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