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通過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探索具有老區特色的全面鄉村振興路徑。2021-2023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64億元,共支持136個革命老區縣實施2245個具體項目,其中特色產業類項目985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56個,有效推進了革命老區鄉村產業提質增效、鄉村建設提檔升級、鄉村治理提升改進,促進了紅色文化和鄉土文化有效傳承,探索了具有革命老區特色的鄉村振興有效路徑,增強了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的內生發展動力?! 榻B,“十四五”以來,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財政部門以及項目所在縣(市、區、旗)黨委、政府充分發揮革命老區資源稟賦、紅色文化等獨特優勢和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引領作用,扎實有序推進項目區建設。各地集中力量辦成了一批老區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山東省梁山縣使用項目資金建設農資農機一體化倉庫、糧食中轉庫、烘干塔及配套設施等,實行糧食生產七項統一服務,畝均效益增加412元。河南省蘭考縣“紅色焦桐 民族樂器”鄉村振興項目通過提升改造基礎設施,搭建樂器認證檢測服務平臺、完善音樂小鎮配套等方式,打造“民族樂器+”全產業鏈,項目區古箏、古琴、琵琶產量占全國的四成左右,從業人員近萬人。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都市田園鄉村振興項目在彌補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創新推出“村集體經濟+服務外包”管護模式,鼓勵村集體成立合作社,吸納當地專業人才和勞動力組建勞務服務隊,承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外包工作,實現降低政府管護成本、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群眾就業“三贏”。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鄉村振興項目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入社會資本打造“紅心古貌”紅色農旅綜合體,完善基地周邊基礎設施,將沉淀多年的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起來。此外,一些革命老區縣利用項目資金統籌開展必要的人居環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老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