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景觀設計事務所于2014年創立于倫敦,自2016年在上海執業。我們提倡將國際創新理念和國內落地精度結合。“FLO”具有流動打破邊界的涵義,既象征著景觀的無窮生命力,也是我們作為設計師定義四維設計對象的度量,用以界定抽象時空中的具象場所。我們希望借由“FLO”提醒自身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在框外探尋更廣闊的設計可能性。
編輯:sally
項目名稱:上海月亮灣社區商街一期微更新
景觀設計: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瑞安的天地系列在其業態、場所風格、文化體驗等方面各具差異,共同構成了大上海多元的城市商業文化。瑞虹天地月亮灣在開業后的近十年間,虹口地區經歷了大規模的城市化更新,房價高漲的背后帶來了中高端人群的凈人口流入,社區生活方式與消費情景產生了極大轉變。
全新的生活方式聚落場 ©水石設計
被保留的槭樹與精神雕塑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松弛而溫馨的社區花園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設計團隊希望透過本項目的微更新改造,實現其社區商業的迭代升級。經過一期改造后的月亮灣已看得見積極的變化,人氣明顯回升,成為人們廣泛熟識的全新生活方式聚落場。
01. 快速迭代下的城市商業如何可持續地自然生長?
社區商業的微更新改造思路
月亮灣位于國內超一線城市上海,商業迭代迅猛。我國超一線城市發展已從過去“增量擴張為主”的模式進入以“存量更新為主”的精細化發展時代。商業空間的業態組合與精細化運營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更新,漸漸推動著實體商業的復蘇。半徑小,但體驗穿透力強的社區商街正在轉變為城市社區生活的粘合劑。
社區溫度感來源于共感體驗,改造與更新不應僅止于視覺上的“新”。
改造前,月亮灣的社區商街業態組合缺乏競爭力、空間過于沉悶、功能逐漸僵化等問題已無法對當地中高端社區居民及消費群體產生吸引力。但煥然一新的大幅度爆改手法容易讓人與既存的社區記憶產生距離感,難以產生情緒價值的共鳴。
改造前的項目痛點
問題1:前廣場與周邊關系割裂,參與感弱。
問題2:內街入口觀感消極,對內部空間產生遮擋。
問題3:內廣場缺乏親和力,場景氛圍感缺失。
問題4:綠化空間消極,缺少與商鋪的功能融合。
改造前的月亮灣社區商街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月亮灣的改造不止于視覺上的“新”©水石設計
我們認為商業更新之于社區,其改造思路需強調與區域人群的共成長。我們心目中的社區溫度感來源于共感體驗,不應僅止于視覺上的“新”。我們希望破解傳統僵硬化的“純視覺型”改造,轉而向“陪伴型生活方式”的場景微更新營造,實現從物理空間到精神層面的價值重塑。
02. 瑞安的天地系產品是否存在“新”一種可能?
定制化的歸屬感標簽:花園村落
對比相鄰的太陽宮“盒子式”商業,月亮灣社區商街的特點在其“開放式街區”的整體布局。在設計之初,我們對瑞安在上海的項目進行研究,從而發掘瑞虹天地月亮灣的獨特基因。我們發現,上海新天地保留石庫門文化從而形成了最經典的城市海派會客廳;鴻壽坊代表著上海里弄間的精致煙火氣;蟠龍天地則是江南古鎮的水鄉微度假商業。而與瑞虹天地月亮灣直接相鄰的太陽宮,則在其商業盒子的內部有一座大中庭立體村落。這些成功項目的背后,都不外乎因地制宜創造了專屬的“歸屬感標簽”。
月亮灣公共商街尺度局促、動線交錯,缺乏活動場地。然而我們也發現,當呼應人們對“社區、附近、歸屬感”的需求時,適微而緊湊的空間恰巧是月亮灣的顯著優勢,亦與傳統村落開放式社交、樹下集聚的社交場景存在著巧妙的共性。我們的改造愿景由此出發,通過“花園村落”這一主要的設計理念打造定制化的村落歸屬感。我們希望透過體感驅動的新型社交空間沉浸營造,在本次的微更新實現從“體驗型”到“體感型”的空間價值升華。
“被春天包裹的花園村落,
象征著每個人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落是生活的融合之地。有別于太陽宮的巨構尺度設計,我們摒除細節匱乏的高冷場景,希望讓空間回歸到人與日常的溫度感,承載開放式社區的社交方式。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社區中心般的溫度計,在標新與利舊之間取得平衡。基地內如精神雕塑、鋪裝汀步、水景噴泉、現狀喬木等元素,也應當適度的予以保留。
03. 如何將社交生活融入花園村落?
理性與感性交織下的“體感型商業”
改造設計過程中團隊與業主緊密互動,結合首層街區的未來業態升級進行空間場景清晰劃分。設計團隊設想的社交化場景是沒有室內外邊界的,基于不同業態類型的布局,我們提出室內外生活場景拉通的策略,將室內外空間進行有機的場景聯動,將尺度局促的不利因素化為優勢,打造與商業一體化的花園體驗型街區。
“當生活界限消弭,當生活方式無處不在。”
景觀用“生活方式場景”的思路進行街區劃分與歸類。不同的街區擁有不同的花園特征與質感,并結合業態對于室外的場景聯動需求,在不同的主題分區皆賦予了品牌業態各自生活方式理念的表達空間,真正的將商業融于生活,營造出極具豐富性的特色村落。
經過改造后的月亮灣優化了自然式商業的親和力氛圍,同時與社區商業更加交融。舒適而愜意的花園村落構成了全新的共感體驗,如同一個自然有機的商業社群生命體,將持續性地自由生長。
藝演空間使得商街人氣回升-1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藝演空間使得商街人氣回升-2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市集空間吸引人群來往游逛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04. 我們在有限的2,700平米街區中納入了多少種花園?
是城市更新的會客廳,也是社區共建的后花園
本項目景觀已完成的一期改造范圍僅2,700平米,我們透過小尺度幾何花園的設計語言,和諧呼應建筑整體的形態,營造出極具溫度和歸屬感的公共空間。在有限的街區中置入了七種主題花園,營造出極致豐富的花園村落場景。
芳亭花園 - 村前的廊架驛站
芳亭花園作為月亮灣首層商街與周邊社區的關鍵接口,承擔著強昭示、引集聚的入口功能。街區入口側邊約100SQM的廊架透過景觀植被形成了若干組彼此錯落的樹下休憩場所,結合緊鄰的入口彈性空間,可供社區或文化活動的開展,如集市、品牌快閃、藝術IP裝置等。借助各類運營的加持,芳亭花園成為傳遞煙火氣、預熱社區話題的社交集聚地。
錯落的景觀在樹下形成若干組逗留區©水石設計
芳亭花園的景觀通過狼尾草、大葉黃楊和木繡球等為主的綠葉調植物煥發出清爽而自然的氛圍感知。森林綠花崗巖皮革面、濱州青火燒水洗面等石材形成尺度各異的像素幾何鋪地,結合坐凳與自然草木,形成動靜結合,光影相映的鄰里會客廳。
光影相映的鄰里會客廳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馥郁花園 - 迎客的錦簇花圃
馥郁花園面向街角,是進入整座花園村落的必經之處,該節點起到門面形象的迎客作用。馥郁花園由30%的常綠木本地被和70%的花境植物所組成,營造出花香四溢的浪漫氣息,傳遞藝創共享的花園式社區精神。
綻放的花境為入口營造迎客功能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設計依據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選取花種,在不同季節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先是半邊蓮、藍盆花、美女櫻、薰衣草迎來春天,然后羽扇豆、八仙花和大花飛燕草依次綻放,緊接著墨西哥鼠尾草、大麻葉澤蘭的花絮越來越高,最終形成一片百卉錦簇的彈性芳圃。
花境為商街與社區增添趣味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草坪花園 - 香樟下的芳草地
草坪花園與馥郁花園之間僅有一條約4米的石徑所區隔,未來主要作為相鄰戶外生活方式業態的裝置展陳及露營場景搭建地。設計保留了已存在多年的圓形汀步及一棵枝葉繁茂的香樟樹,并圍繞其打造為形式較為純粹的彈性草坪空間,意在營造悠閑的開放式樹下彈性場所,供人們自由集聚。
微更新保留下舊有的汀步石板 ©商業咔
綻放的花境為入口營造迎客功能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槭林花園 - 崖前的林間秘境
槭林花園位處自動扶梯與島鋪的邊上,這里擁有天井的自然采光,與島鋪一體化打造為休憩花園。我們為島鋪預留出圍合的小尺度外擺界面,我們透過細膩的秘境種植主題,營造出幽靜的專屬型停留場景。
氛圍深邃的槭林景觀 ©商業咔
在極有限的空間條件下,槭林花園仍劃分為數十個1M*1M的幾何種植模塊,用以增加場景體驗的豐富性。常綠木本地被和草本地被作為主要的植物選型,營造“越小越細節,越小越親人”的景觀尺度。雞爪槭形態微矮,深棕色的木制座椅掩映在秘境間,俯坐時草木恰好簇擁在人們膝頭。
槭林與植被營造出停留區 ©區維
慕森花園 - 自然療愈的篝火聚場
慕森花園是月亮灣一期改造的視覺焦點與精神中心,我們把它定位為一個觀演型社交節點。設計團隊在此處采用了內向型下沉空間的設計手法,在約200SQM的下沉式空間中,對舞臺表演區、臺地觀演區、臺階通行區進行功能界面歸置。這里承載著各類型演出,并結合廣場中央的藝術雕塑構成了慕森花園的精神療愈語境,營造出更具傳播性的打卡型焦點聚場。
社區與商業生活的粘合劑 ©水石設計
暮森花園的臺地觀演區由多樣的座椅模塊體系形成錯落式布局,形成豐富多變的彈性邊界。暮森花園的植物以富貴蕨、大吳風草為主,融合福鼎黑燒洗面等石材,打造出慵懶度假的自然系治愈氛圍。
植被與石材營造野趣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景觀造景細部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草木花園 - 沉靜放松的靜謐小巷
草木花園位于槭林花園側邊的小巷,氛圍較為安靜,周邊將在未來改造為餐飲業態。此處兩側的沿街面預留出了寬度各3米的通行,位于中央的花園界面預留了若干個口袋空間,為緊促的餐飲街巷嵌入外溢型餐飲外擺空間。
氛圍安靜的草木花園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花草間預留若干個口袋空間 ©商業咔
綠蕨花園 - 溪聲繚繞的溪石小弄
綠蕨花園未來將結合餐飲業態形成輕松的休憩小巷,與其相鄰的涌泉水景共同營造出深邃的場景氛圍。設計所預留出來的外溢式花園口袋也將成為溪聲繚繞的專屬感餐飲外擺場地。該區域的種植由富貴蕨、彩虹蕨等蕨類植物與溪邊場景形成呼應。
模塊豐富的蕨類植物區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05. 既是更新,也是懷舊?
破“舊”而出,欣“新”向榮
我們在改造中盡可能地保留曾經存在于場所里的情感元素,如精神雕塑、汀步石板、水景噴泉、街道鋪裝等蘊藏著各類場所記憶的既有元素與物件。基地內原有的櫸樹、雞爪槭、香樟等許多長勢茂盛的喬木,也被予以保留。在營造“體感型”花園村落街區的基礎上,我們希望充分利用舊有資源,利舊為新,在“標新”與“利舊”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
綠意環繞的內向型下沉花園 ©區維
微更新改造后的瑞虹天地月亮灣仍將是大家心目中所熟悉的那個社區商業聚集地。所謂的“煥新”不一定是視覺上的“新”,而是體感上花園式社交的“新”。改造后的“新”天地是新舊并存的,既延續了原先的場所記憶,也將隨著時間自然生長。猶如一座生機勃勃的花園村落,將持續充滿著變化與驚喜,共構社區美好生活。
可持續的生長進行式
上海瑞虹天地月亮灣的設計敘事中,藏著設計師對商業體驗之于日常生活的理解,將社區與商業緊密相連。我們相信在“存量更新為主”的精細化發展時代,從“形變”到“質變”的微更新將愈發受到重視,也將引領下一代商業打造思維的轉變。
傳遞煙火氣的亭下休憩空間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月亮灣主要是通過體感驅動型微更新,重構共感場景,優化體感體驗,從而可持續性的引導公共空間的功能修復。這不失為一種為陳舊商業街區注入全新活力的一種方式。月亮灣的改造還在陸續進行中,我們也持續期待本項目在未來的整體改造落地。
項目名稱:上海月亮灣社區商街一期微更新
項目功能:社區商街、公共空間
項目周期:2023.06 - 2024.03(一期)
項目地點:上海
景觀面積:2750SQM(一期)
景觀設計:FLO景觀設計事務所
景觀設計團隊:付凱、倪亞運、吳聲昊、余杰、李奎志、胡葉秀、馬秋野、熊陸輝、劉琨、時彥彥、劉峻僑、吳松、王冰毅
建筑改造:水石設計
狀態:建成(一期)
攝影師:水石設計、FLO景觀設計事務所、區維、商業咔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于2014年創立于倫敦,自2016年在上海執業。我們提倡將國際創新理念和國內落地精度結合。“FLO”具有流動打破邊界的涵義,既象征著景觀的無窮生命力,也是我們作為設計師定義四維設計對象的度量,用以界定抽象時空中的具象場所。我們希望借由“FLO”提醒自身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在框外探尋更廣闊的設計可能性。
FLO作為一個創新型景觀設計事務所,三位合伙人具有國際和國內的豐富實踐經驗,曾分別在如 Gustafson Porter 和 Martha Schwartz等英國知名景觀大師公司任職,負責和參與的項目類型包括城市公共景觀、商業辦公、精品住宅及酒店。我們提倡原創的設計方法,以巧妙的手段創造新的空間敘事與人地關系,力圖在每個項目中呈現“誠實、簡潔、有能量”的獨創設計。
付凱 Kai Fu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師&景觀師,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實踐導師,英國AA建筑聯盟碩士。
付凱畢業于英國AA建筑聯盟,并先后加入了Gustafson Porter和Martha Schwartz Partners與兩位景觀設計界的大師一起合作。在其20多年的設計實踐中,他參與了多個國際獲獎項目的設計和實施,并與諾曼·福斯特和扎哈·哈迪德等頂級建筑公司合作。
因為同時擁有建筑、景觀和城市設計的專業背景,他能為不同尺度的項目提供創意設計和專業的顧問服務。憑借多年積累的國內外經驗,他擅長將國際上創新的設計概念和最前沿的設計手法與國內業主需求有機結合,并提供一套兼具創新和落地的專屬解決方案。
郭蕾 Lei Guo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持景觀師,上海同濟大學碩士。
郭蕾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擁有近20年的景觀和城市設計實踐經驗。她曾在倫敦BDP建筑事務所參與國際項目并作為景觀項目負責人完成上海虹橋樞紐商務中心等中國項目。她也曾以獨立設計師身份與David Chipperfield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作,完成上海張江及漕河涇等重點開發區的競賽。
她關注藝術設計領域,追求傳統模式之外的個性化創意思考解決方案。她在英國期間在倫敦著名的圣馬丁設計學院自修設計課程,積極借鑒其他藝術門類如服裝設計的設計思維以拓寬和豐富景觀設計思路與創造性呈現。
莊學硯 Stanley Chuang
FLO景觀設計事務所合伙人,主持景觀師,英國AA建筑聯盟、謝菲爾德大學雙碩士。
莊學硯擁有豐富的國際視野,旅外時間接近15年,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與英國AA建筑聯盟獲得雙碩士學歷并同時擁有景觀建筑及規劃的學術背景。他在英國期間加入Martha Schwartz Partners等國際知名事務所,回國后于上海NBBJ國際事務擔任協理,主導并參與了許多國內標桿性項目。
2020年莊學硯先生以合伙人身份加入FLO,為事務所帶來他的國際化視野與多年來的整合設計專長。他擅長于系統性設計,倡導利用體系學處理空間的組織與人地關系。在其近20年的國內外設計經驗中,他專注于行業領域的持續創新,并從多元視角發掘每個項目的獨特價值。
熱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