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徐敏聰 設計團隊:Ian Aquino、王向莉
攝影:金選民 設計說明:徐敏聰
愛空間《秘密大改造》第五集 完整視頻
謝邦鵬的家位于上海浦東新區,住房面積為60平方米,居住著他和父母、妻兒,一家五口人。謝邦鵬是業內貢獻卓越的一線勞動模范,帶領科技創新,愛崗敬業,家喻戶曉,業余生活喜歡旅游和攝影。謝太太目前待業在家學習英語,喜歡閱讀和邀請朋友到家里聚會。謝邦鵬的父母從成都來到上海幫小夫妻倆照顧孩子,伯父的興趣是利用互聯網學習,伯母則喜歡烹飪。
設計無關規模,小至一間住宅,大至一個城市,設計師都是按照同一個“設計過程”來進行創作的。設計的重點是人,考慮的是如何為他們創造更好、更有意義的體驗。設計師徐敏聰接下案子之后,經過與家庭成員的詳細訪談,與設計團隊從4個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仔細思考。
愿景:通過家居改造迎合生活改變,開發更多家庭趣味。
文脈:傳承當地居住色彩,保留老上海的獨特韻味。
功能:分布透明,空間疊加,充分利用,加強溝通為主。
美學:現代簡約風,啟發性的顏色和裝置;讓戶外的光線、聲音和味道融入生活,親近自然。
改造前平面圖
通過以上4個角度的反復交匯,徐敏聰設計團隊總括出設計概念的驅動方向——“拾趣”。這是謝家首要重拾的東西,也是他們缺乏的東西。“拾趣”能讓每個人都能活得精彩、有歸屬感,并“愛回家”。“拾趣”是整個設計過程中明確決策的基礎,使設計團隊朝著同一個目標進行設計創造。
餐廳改造前
餐廳改造后
面對謝家在設計上的各項挑戰,徐敏聰和設計團隊逐一化解。打開墻體和移走障礙物,使天然光線滲透到房子的每一個角落,令房子變得“正氣”和“親和”。加上全身鏡的餐廳,除了讓室內光線更充沛以外,還能將室外的環境引進室內。
客廳改造前
客廳改造后
設計師徐敏聰充分把房子的功能利用起來,甚至重疊功能來增強實用性,如餐廳與小孩的活動區重疊,起居室與謝先生的攝影展廳重疊。
次臥改造前
次臥改造后
小孩的臥室與客廳以長橋連通,擴大小孩的活動區來迎接現有小孩與未來多一個小孩的成長,增強小孩臥室的空間趣味和增設可調高度的餐桌成為他們的玩樂區域等。
兒童房
設計師徐敏聰改造后的家,打開了整體空間的脈絡,令它們成為一體。擴大了夫妻臥室的范圍,增加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增添了閱讀區域,讓生活更有趣味。
主臥改造前
主臥改造后
原來的廚房空間非常狹窄,為了分擔有效空間,設計師徐敏聰在餐廳建立了第二個廚房區,減小墻體的厚度以使伯母有更大的空間來享受烹飪的樂趣。
廚房改造前
廚房改造后
為了增加親子區域和相處的私密空間,設計師徐敏聰在衛生間里增設了兩個淋浴用的花灑,希望爸爸和兒子可以共同淋浴,促進溝通與交流。改造前,衛生間的馬桶放置在門口,讓每一個進入此空間的人都必須側身,改造后徐敏聰將它移到了里面,讓交通動線更加流暢。
衛生間改造前
衛生間改造后
為了增強文化的底蘊和傳承,設計師徐敏聰在空間布置了很多東方元素。如老虎掛飾、富有中國色彩的靠墊,和有中國全盒味道的盤子等。
空間細節
把儲藏空間移離視線的高度,并往下壓縮,避免影響房子的空間感。“拾趣”的表現除了通過以上各項外,還有為謝先生增設了攝影器材的保溫柜、祖父上網用的電腦臺和小孩繪畫的墻體等,都能令每一位家庭成員發展自己的興趣。
空間細節
徐敏聰說,設計師都要肩負社會責任,以創意來回饋社會。“設計深受人們喜愛的場所”是每一名設計師的理想。不論是謝家的設計,還是商業建筑以至城市規劃,都不能脫離用戶和市場而獨善其身。
改造后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