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璞,出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專業。畢業后未從事建筑設計相關工作,組建“后海大鯊魚”樂隊。2007年至2011年工作于“有限設計”工作室,任建筑師王暉助理。2011年開始自己從事建筑及室內設計工作至今,現在有一個小規模設計組。
“我們做的有很多是城市夾縫中的項目,周圍環境往往不盡人意。我們會力求從微觀研究城市與環境的問題,在預算允許范圍內解決矛盾,建造品質最大化的空間和環境。我們平時會經常與人打交道,游走于使用者、鄰居、工人、好人壞人高矮胖瘦人之間。我們會微觀記錄促進設計最終形成的各種因素及過程。我們相信建筑和空間最終要落實于物質,注重搭建與構造;同時我們也喜歡發掘各種包括廉價材料的潛力。在工作中,我們會理性區分文藝與設計、創意與設計以及射擊與設計。”
編輯:賈楠
空間方案設計咨詢:曹璞
設計參與:ttg團隊、曹璞、單木子泓
90后民宿運營團隊租下一家酒店的二、三層。三層被用于經營傳統旅舍,二層則作為配套和青年新體驗功能的部分,需要一個稍特別的設計。他們將整個項目命名為“一起一起”,希望更強化青旅除住宿之外的其他體驗,比如:一起組團旅行、一起看片、一起做個沙拉等等。
“音樂節模式”被引進了項目討論。音樂節,要有一片空地,有個舞臺,演出成為核心;食街、市集等各種活動都是空地上的內容;帳篷散落在不同的區域。人們除了露營外,大量時間自由選擇希望參與的內容。從這個角度看,音樂節實際上是一種空地上的共享營地模式。而歷史上,第一屆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更成為了無數青年心目中對于“共享”的烏托邦式的范本。
我們希望首先把室內空間看作一片空地,而不是一系列封閉的既成房間,我們希望更多角落首先可以共享陽光。我們對酒店原有二層空間進行重新整合,拆除了隔墻,恢復建筑原始柱網大空間。把辦公室、庫房、簡餐吧、廚房、衛生間的各種管道系統與服務功能有效地組合并分隔出去之后,我們得到了一片“室內的空地”。
然后我們給這片空地安進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帳篷”:
一個大棚子,可以做為整個項目的公共區域,人們在這里吃簡餐、喝飲料、看書、談天、組隊、玩牌、看公示牌、分享…… 也可以利用它舉辦一系列小活動。
一些小型的帳篷用于休息,以幾個為一組疊放,并搭配放置行李的家具,圍成相對隱私的組團,并設置單獨入口,便于管理。每個組團有配套的強弱電充電系統,每頂帳篷還配有閱讀燈。
一些不大不小的帳篷,成為/作為衛生間、淋浴間,還有一些可以提供雙人住宿。
一塊剩下的空地,配合一組階梯狀的座席,就成了電影放映場;座席下面設有貴重物品存放柜;這塊場地還可以用于臨時帳篷露營,滿足一些背包客的需求。
余下一些零散空地同樣可能用于室內露營需求,當然,如果一些人有需求將自行車停在這些空地,也是被允許的。
所有這些空間在視線上都是相互關聯的,對于只有一個采光面的大空間來說,這種布局使每個空間都有了一定的自然采光。區域和相應門禁的設置又方便管理。
我們為這個項目設計了一種模塊化的桌子,可以方便地拼接成大桌,也可以提供獨自使用的可能。在舉行活動時,桌子可以按組摞放在一起。
整個二層區域趨向于一個“營地”,體驗者可以共享其中的設施,同時可以參與ttg舉辦的各種活動,在帳篷或在階梯座席上享受一場電影或小型表演,當然也可以利用空間發起自己的活動。
項目名稱:室內青年共享營地
甲方/項目策劃:ttg團隊
VI&室內導視設計:MEAT設計工作室
項目面積:1600m2
項目地點: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外大街8號2樓
項目完工時間:2017年6月
現場照片:張哲明
模型照片:ttg團隊
施工團隊/施工圖深化:造窩(北京)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圣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熱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