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璞
Daipu Architects 創始人
戴璞,建筑師,于2010年創建個人事務所——大章建筑(Daipu Architects)。2012年9月他完成了自己獨立后的第一件作品:樹美術館(Tree Art Museum),被Timeout雜志評為北京最具設計感的9個去處之一。目前正在以北京為根據地開展他的建筑與藝術實踐活動。戴璞被選中參加多個重要展覽,包括西岸建筑與當代藝術雙年展,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并入圍北京國際設計周“D21青年建筑師獎”。他亦被設計類“PERSPECTIVE 透視”雜志評選為大中華區 40 位 40 歲以下 的卓越年輕設計師之一。
大章建筑
Daipu Architects
Daipu Architects 由戴璞于2010年創立,是一所尋求時代精神融合人文傳統的創新型事務所。事務所以北京為根據地,在國內多個城市開展設計實踐。在每個項目中,事務所都力求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和切入點來重新審視每個機會,并將人和空間,自然環境的關系重新定義。
Daipu Architects 多次受邀參與重要的展覽和城市文化事件,例如,2016年哈佛設計學院主辦的 “邁向批判性實用主義-中國當代建筑展” ,2015西岸城市空間藝術季等。此外,Daipu Architects的藝術作品 “超級北京” 受邀參加“山水社會——測繪未來”展覽,并由上海證大喜瑪拉雅美術館收藏。
Daipu Architects 長期積極的與藝術家、工程師展開合作,并且相信,通過這種合作,才能超越專業的狹隘,推動專業語言的邊界。自事務所設立以來,通過不斷地思考,研究,展覽以及實踐,團隊探索出一套新的工作方法和實踐策略。從前期策劃到概念的發展深入,從摩天樓體量到門把手,臺階踏步的觸感,都納入團隊的思考體系,成為事務所把思想觀念投射到現實世界的途徑,也成為對項目完成度的堅守。
編輯:Molghost
設計公司:Daipu Architects
設計:戴璞
戴璞,是一位非常有追求的建筑師。他的早期作品——樹美術館,由于標新立異的建筑形態和超前的設計理念而紅極一時,也奠定了他在行業內的基礎和格調。Anti-domino No. 02號-木山,是一個生長在重慶的小酒館兒,也是戴璞目前一系列改造方案里最早實現的一個創意空間。連綿的木山是他對這座“山城”的尊重與理解,用建筑形態向城市致敬。
近年來,戴璞/Daipu Architects遇到了一系列有改造需求的項目。這一方面是過去10-20年內,行業大量快速生產的遺留現象,一方面也促使設計師們對這種現象背后的專業現實做出一些更主動的思考和回應。
所有這些改造項目可以被看作是多米諾結構的在水平向度的簡單復制和垂直向度的重復疊加。一個單詞,一句話,或者一篇宣言,即便是重復數百遍也不意味著正確,也不意味著合理。所以戴璞/Daipu Architects嘗試在每一個改造項目里,針對這些已經存在的,不斷被重復的“錯誤””低品質”做出不同的回應,以更豐富更具原型性的策略來實驗,激發原有的結構,以期待產生徹底全新的建造系統和結構系統。
▲設計概念
▲空間結構
戴璞/Daipu Architects將這一系列改造項目稱為“反多米諾系列”,這里呈現的Anti-domino No. 02號項目是他們一系列改造方案里的其中之一,也是最早實現的一個。
在一個不足100平米,只有兩個柱跨的混凝土結構里,如何創造出一種與室外的環境(包括遠處的長江江景)相融合的回應,是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這也包含了業主選址在這里的原因——希望重慶喜愛啤酒的人可以來到這里,享受如同室外一樣自由愜意的環境,同時在室內和室外都可以欣賞到渝中半島美麗又獨特的天際線。
大多數初到重慶的人,在面對如此獨特又奇幻的城市地理空間的時候,有一種既興奮又惋惜的感受。重慶的新建建筑(商場,住宅,綜合體等)都是近乎直接照搬中國其他一線城市的建筑類型。原有的地形,景觀,包括獨特的城市氣候都沒有從建筑形式上得到回應和尊重。
因此戴璞/Daipu Architects在這個項目里,引入了一套新的結構性語言,這套語言是對重慶獨特山地空間的模擬。將原有受限制的空間地形化,整合進來更細微的家具尺度。這樣的好處是,既放大了原有的空間感,又將老重慶人,同時也是一個自然人在老街區里更放松的身體狀態(或臥,或躺,或蹲,或依靠),重新引回到了現代生活的場景中。
這套既可以稱作地形,也可以稱作景觀,還可叫做家具的設計,包含了對入口視線的引導,空間區域的劃分,還包括了吧臺的腳蹬,喝酒時候可以用手摩挲的微型把件,以及大型的木質沙發等等。整個造型采用純實木電腦數控機床雕刻,從設計師的電腦到加工廠預制,最后在現場直接拼裝,提高了造型的完成度,也大大節省了現場手工制作的時間。
這些實木,經由重慶獨特而又濕潤的氣候的影響,局部或膨脹,或收縮,隨著時間的積累,表面會呈現更豐富的木紋變化。設計師期待它一年或者兩年以后開裂,露出它更自然的木方堆積的效果,就好像他們在木材廠的堆料庫里看到的那樣震撼。人們的身體在它表面也會留下頻繁使用的痕跡,這一切仿佛也暗合了啤酒在木桶內發酵的變化。
這個項目也為戴璞/Daipu Architects重新思考超高層等巨型結構提供了契機。作為對多米諾結構體系的反思,他們觀察到現有的超高層設計只不過是單層結構的累積疊加,層與層之間只能做極有限的聯系。超高層不光內部是一個封閉的結構體,它與城市空間的關系也像是一個孤島,就好像是納西索斯(Narcissis),除了對自身的崇拜,拒絕著一切交換的可能。
▲超高層結構構想
所以戴璞/Daipu Architects把這樣一種新的類地形結構代替了原有純水平的樓板,讓超高層在內部產生出一個全新的公共空間,并將之從屋頂花園,頂層住宅,中間的辦公樓層,直至底層的商業一直貫通。高層的效率與低層的舒適并存,標志性和開放性終于達成了和解。一個真正民主化了的充斥著標志性的時代圖景。
▲平面圖
▲立面圖
項目名稱:反多米諾02號 - 木山
項目地址:重慶
項目總監:戴璞
項目負責:龔澄瑩
設計團隊:戴璞、龔澄瑩、溫世坤、曹慧、戰宇、陳穎致
項目攝影:吳清山
熱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