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設計
三益中國成立于1984年,總部位于上海,發展至今已擁有近500名專業人才。我們主導成參與設計的落地項目超過1000個,遍布全國200多個城市。
以極簡的姿態重建秩序,用當代材料和設計語言,創造歸于當地、卻獨立于城市肌理的建筑。
上世紀三十年代,密斯提出“less is more”。時至今日,這句話已經被各個行業用爛,但在極簡形式“less”背后的“more”指什么,是空白背后的哲學嗎?
對于建筑師來說,“less”是簡單的建筑形態表達,“more”是隱藏的內部秩序和比例。對于淄博東岳大廈來說,“less”是一橫一豎兩個體量,“more”是對空間、網格、表皮、骨架、頂棚、基座、雨棚等每一個建筑元素尺度和材料的考量。
淄博東岳大廈坐落在山東淄博桓臺縣入城主干路上,基地周邊無高層建筑,近鄰桓臺縣文體公園和文化三館。香港上市公司東岳集團未來的總部大樓入駐在此,希望建造一棟總部辦公、酒店、宴會餐飲一體的綜合性高層建筑,同時也是桓臺縣第一家按照五星級標準設計建造的酒店。
城市區位圖
出于結構性的位置要求和城市性的功能要求,東岳大廈應該是一座“燈塔”建筑,指引走進城市,走進城市文化區。
總平面圖
三益的設計方案以“less 體量+more 構造”回應,高于周邊高度,簡于城市風貌,精于建筑構造,以極簡的形式與城市建筑區別開,呈現出一種現代主義初期的獨立性,而不是僅僅是在外觀上對地景性進行表達。
形態生成
01 Less 形態 / More 空間
建筑體量被劃分為一橫一豎,總高101米,裙房高25米,4:1比例構建視覺秩序。兩個體量連接層向內退線收縮,將橫豎體量分割,具有漂浮感。
外立面以等距排布穿孔板,形成縱向線條。裙房穿孔板間距寬于塔樓間距,暗示低處與高度的視線秩序,整齊劃一增加秩序感強化“less”。
裙房以東側和南側為主要入口,入口占據立面一半,形成向內切的楔形空間,強化入口尺度,將邊框雨棚做到最薄,從細節呈現“less”概念。
建筑平面按照統一的柱網網絡,劃分辦公、酒店、餐飲三種功能。在裙房內部采用辦公酒店雙動線策略,酒店大堂、辦公大堂、大中小宴會前廳形成尺度差異,通過不同大小空間表達內部層級關系。在標準層中,同樣采用空間尺度分層,形成不同大小的辦公室和展廳。
功能分析
一層平面圖
在內斂的外部形式后,內部充滿了材料、光影、尺度、空間混合而成的豐富視覺體驗,展現“less”背后的“more”。
02 less 幕墻 / more 構造
為了達到極簡的外表皮,玻璃幕墻完全舍棄了常用開啟扇,采用“穿孔板+內平臺通風器”形式,為內部帶來落地玻璃的全景。
穿孔板斜向內收,增加了內通風面積,柔化了自然風,并在穿孔板內部增加圓孔LED燈,避免照明體系對立面的破壞。
細部構造
裙房的排煙窗采用電動式,在外立面與玻璃劃分統一。
在“less”立面背后,有LED燈、金屬構件、排煙開啟扇等“more”構造,簡化建筑立面的同時隱藏了更多構造信息。
南立面圖
西立面圖
03 less 建筑 / more 文化
對城市,在一片復雜的場地上,建筑以極簡的姿態重建秩序,使用當代材料和設計語言,創造歸于當地、但獨立于城市肌理的建筑。
對內,從極簡的外立面入口進入到大小不一的內部空間,然后順著電梯向上進入簡潔的塔樓,創造出豐富的感官體驗,構成了現代城市體驗的建筑再現。
這個項目回應了當代建筑面臨的普遍問題:如何在外在復雜城市和內在秩序空間之間建造建筑。三益從東岳企業文化出發,使用“less”的形態表皮和“more”的空間構造,架構了一個既矛盾又統一的建筑空間,充分展現了時代性。
三益中國成立于1984年,總部位于上海,發展至今已擁有近500名專業人才。我們主導成參與設計的落地項目超過1000個,遍布全國200多個城市。
近年來,我們與戰略合作伙伴們一起在城市綜合體、辦公樓、酒店、購物中心、商業街區、居住社區、醫養建筑、高科技產業園、主題園區等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受到行業和使用者認可的高品質作品。
作為城市發展的踐行者,我們不僅為客戶創造商業成就,更有為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貢獻的責任。